周文:警惕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兜售西方理论(2)

周文:警惕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兜售西方理论(2)

三、辩证看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警惕假借“改革”的名义,实则贩卖“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不但要在理论上正本清源,澄清认识误区,而且要在实践中准确把握中央精神,从而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预期效果。

1.既要调整供给又要关注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当前,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就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为中长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被单方面过度解读,而是要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管理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助于防止经济比例关系失调,有助于克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稳定运行。

2.对“过剩产能”要有正确认识。有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发挥不够、国家干预过多的结果,甚至认为,国企是产能过剩的根源。事实上,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钢铁、建材、汽车的产能过剩,与经济下行的速度与市场景气的收缩过快有关,也和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分布不合理有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钢铁的使用量和家庭汽车保有量并不高,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中国只有相对收入水平的产能过剩,不存在绝对的产能过剩。从根本上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不是政府干预过多而是市场失序的结果。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突破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迷信,借鉴和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的规范市场,既不能回归计划经济老路,也不能完全放给市场,而应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作新路。

3.不应把“亏损企业”当作“僵尸企业”简单化处理。“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这类企业挤占了社会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因此,要斩钉截铁地处置,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通过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但是,一定要防止把一些“亏损企业”简单地当作“僵尸企业”来对待。决定企业前途的不是债务,而是产品的竞争力,是人才和技术。对于实体经济中的亏损企业,必须搞清究竟是技术上已经落后必须淘汰,还是市场波动引起的资金链断裂?事实上,一部分“亏损企业”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企业转型成功能够重新焕发活力。如果不加认真分析,简单化处理,就会出现去工业化的后果,从而影响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此外,不能把“僵尸企业”等同于国企,达到“去国有化”实现私有化的目的。国有企业规模大、员工多,而且往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历史上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较大,应妥善处理,不能以处理“僵尸”为名卖国企,否则国企成“被僵尸”的借口,从而为私有化大开方便之门。应该说,大多数国有企业是有效率的,也是有竞争力的,只是经济下行外部环境造成一时困难,而并不是真正技术落后和产品没有市场。随着技术成熟、产品完善和市场启动,一些亏损的国企仍有重新焕发活力的可能。用“甩包袱”办法去处理暂时亏损的国有企业显然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

4.调整经济结构不能只靠市场。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推进完全市场化的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调结构,是存量改革,强调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位一体。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也要注重和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全的市场化不但不能彻底解决结构问题,反而会使结构问题更突出。政府要通过投资引领和国企导向作用,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并带动和引领整个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稳步发展。为此,在结构调整中,一是国家可以通过设立战略基金,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人才储备;二是国家可以通过实施基础理论创新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联动效应,实现弥补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创新短板。

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分配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其中一部分就是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有关。加强供给侧管理,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供更多高质量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增进人民福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落实发展共享,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处理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将过剩产能转化为保障低收入群体正常需要的民生资产。市场经济本身必然产生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收入再分配仅靠税收与福利支出是难以持续的,而通过国家行为打造某种民生资产,可以使该类资产产生的收入定向用于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与消费,从而提高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水平。同时,也可以用国债方式收购剩余产品来实现再一次全民福利,或实行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分配方式,提升国民整体生活水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