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核芯”技术亟需自主掌控

唐嘉:“核芯”技术亟需自主掌控

长期以来,我国在微处理器芯片研发领域面临着知识产权、生态体系等诸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依托ARM构架技术授权,不少国产芯片直接贴上“自主可控”标签,以“安全可信”为由向涉及国家安全的诸多行业渗透。这种自主可控芯片,依然存在知识产权、研发实力、生态体系和利润效益等受制于人的巨大隐患,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日前,国产芯片飞腾FT-1500A系列处理器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将在政府办公和金融、税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基础性产品直接关系国家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阵痛隐隐,核心科技尚缺失

在信息时代,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2013年“棱镜门”事件发生后,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软硬件的自主可控能力再次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在微处理器芯片领域受制于人,核心技术缺失,与西方技术强国有较大差距,不少信息技术产品“心脏”之疾“阵痛隐隐”。

知识产权缺失。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微处理器芯片领域牢牢掌握技术和专利优势。目前市场上x86、ARM、MIPS和POWER四种主流芯片构架,都被外国公司通过专利保护严格控制。除了少数公司外,国产微处理器芯片核心构架尚不能完全自主,好比盖房子用的却是借来的“图纸”。目前ARM公司授权我国的芯片技术并非永久性授权,具有限制性和期限性。国内公司购买的授权,大多不具备自主扩展的指令集,只能在制定好的“游戏规则”中开展设计,更加限制了国产芯片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安全隐患无穷。“棱镜门”事件暴露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依托高科技产品对其他国家的情报收集工作。在微处理器芯片领域,只有走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确保安全可控。国内的ARM构架芯片设计厂商在芯片性能、功耗和安全性上完全不具备话语权。国内公司普遍购买的ARM构架,工艺核心技术还依赖境外提供,大部分核心模块都不可修改。在这种情况下,芯片本身存在的安全和后门问题将难以得到解决,更增加了安全隐忧。

利润受制于人。近年来,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激烈,国产芯片虽在国家层面得到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但利润受制于人。由于技术上的优势,ARM公司牢牢控制着技术授权的定价权。国内公司购买ARM指令集授权,成本高昂,一旦指令集到期或是更新必须重新购买。此外,每生产一枚芯片,国内公司还要向国外缴纳专利费用。

供血不足,微芯片聚焦国力

在自主可控领域,我们要充分认清“开放授权”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别,警惕某些拿来主义的“障眼法”。尤其是近几年,国外芯片设计企业采取类似“开放授权”手段,通过技术授权和合资策略加快本土化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在市场拓展、人才储备、技术积累、资金投入等诸多领域存在“供血不足”的严峻问题。把脉宿疾寻找病原,才是解决自主可控芯片发展的一剂“良方”。

专业支持力不足。微处理器芯片和操作系统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两大复杂性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技术储备不足和人才短缺情况较为严重。我国每年出货芯片超过10亿片,但国内自主设计的却为数不多。即使是在获得了ARM公司的技术构架后,我国仍没有完全吃透芯片设计的全部技术,只是在构架的部分可配置开发模块上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加大专业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开展自主可控芯片研发,成为当务之急。

联合挤压成常态。为限制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处理器芯片研发,国外公司“软硬兼施”。一方面,国外公司对高端技术采取严格保密。ARM公司提供的芯片构架,不但价格昂贵、授权期限短,而且被严格限定使用范围。另一方面,为冲击本土企业芯片市场,扼杀国产自主可控芯片,国外厂商释放出多个“糖衣炮弹”。IBM公司在中国成立“POWER技术产业生态联盟”,高通、英特尔公司也相继宣布在国内建立研发基地,对本土企业造成巨大冲击。

体系建设任务重。生态体系才是微处理器芯片竞争的“选票”。国产芯片起步晚,在工艺和技术性能上存在一定劣势,整个行业体系发展还面临诸多障碍。国外主流微处理器芯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生态体系。而国产软件行业和信息厂商对自主芯片配合失误,更加限制了国产芯片的推广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