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性是“共享发展”的政治战略(2)

人民性是“共享发展”的政治战略(2)

摘要:“共享发展”的中国战略,不仅要关注当代人的共享发展,还应观照后代人的共享发展;不仅要关注中国人的共享发展,还应观照全人类的共享发展,以建构致力于社会良善和人民福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的底线战略

生态性确证、蕴含着共享发展理念的安全底色和生存条件。生态环境质量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人类的共同福利。生态性既是人民性的派生战略,又是人民性的底线战略。共享发展不仅具有创造财富、分布财富以改善社会关系,优化社会结构的社会属性,还具有关涉降低生产成本、消费“熵值”以美化自然生态、自然景观的自然属性。理论形态上,共享发展就是一种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存的发展,就是一种遵循自然美的规律,创造充满活力和后劲的发展,就是一种着眼于永续的、有利于代际公平的发展。自然、地球作为共享发展的共居之所,规范着人类发展合理性的环境承载能力底线、决定了共享发展合法性的终极存在和诗意栖居。现实发展中严重的生态危机,倒逼着中国发展必须以“提高环境质量、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绿色理念勾勒“十三五”时期安全发展蓝图。

首先,培育生态思维。作为一种对现代工业文明反生态本性的否定或超越,生态思维集中表现为人们关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性认知和价值选择。完整意义上的生态思维主要包含三重意蕴:主张优美的生态环境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和内在价值,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化生态优美和经济繁荣相辅相成、碧水蓝天与财富增长相伴共生的“双赢”理念,即“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人与自然冲突愈加明显的当下,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原则,即“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其次,推进绿色生产,即生产方式绿色化。绿色发展作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的共享发展路径,一是必须提高科技含量,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以实现从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和绿色双轮驱动发展模式转变。二是必须发展绿色产业,包括清洁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等,致力于提供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清洁产品和服务产业。再次,倡导绿色消费,即生活方式绿色化,注重公众日常生活的行为养成。由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在本质上是一个共享发展理念日常生活化的行动纲领。

共享发展的文化战略

“公信力”拷问、折射出共享发展人民性战略、生态性战略的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共享发展公信力是指共享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人民群众所信赖的内在价值,以及人民群众对这种“内在价值”的感性认知和主观评价的信任关系。它是共享发展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占有的位置和分量,是衡量共享发展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共享发展赢得人民信赖的能力指数。

公信力既是共享发展的合法性基础,也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必要条件。共享发展就是一种代表民意、倾听民声、关注民生需求的发展,就是一种政府以公正清廉赢得人民群众拥护与支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当然也是一种不断在公共需求激增和公众理性质疑中逐渐实现的无止境发展。面对政府公信力遭遇严重挑战的当下局势,我们必须要以制度公信力为核心,以重塑执政形象、官场生态、价值体系和发展方式为突破口,构建中国共享发展的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如果说财富共享是物质基础,参与共享是主体动力,制度共享则是保障机制。设计一整套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及未来发展大势相适应的共享制度体系、政策框架和考核指标,是规范政府行为、引导社会公众以及建构政府与公众之间信任关系的保障体系。只有具有制度范本的共享发展才能赢得可持续的共享生命力,只有赢得制度公信力的共享发展才能带领人们走向共享时代。共享发展的制度公信力就是一种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战略力,就是一种秉持共享发展的人民性、生态性的公平正义战略。中国需要制度化的共享发展,需要制度共享的组合创新。因此,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修订完善既有制度、破除不合理的旧制度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新制度,是当代中国坚持和推进共享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