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肩负起“扛旗者”的历史使命(2)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肩负起“扛旗者”的历史使命(2)

-----国家行政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专家座谈会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教授则从问题倒逼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创新理论要梳理问题意识”、“创新理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六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创新中国理论的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研究员认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升起、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思潮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立意深远。面对新形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做到努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将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结合起来,做到著书、立说、立人。

新华文摘杂志社社长李春生编审从哲学社会科学改革的角度,深入阐发了他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理解。他认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改革的任务有补短板与降库存的问题,也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少一些功利性,多一些创新性和责任感。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冯华教授从如何坚持问题导向、怎么进行理论创新、如何繁荣发展学术等三个角度入手,阐述了关于理论创新应坚持“六个性”、学术发展应坚持“三位一体”的观点。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王德颖编审深入阐发了他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有关“问题导向”的学习体会。他认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起点,而习近平总书记也一以贯之地倡导问题导向,国家行政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也理应按照问题导向的要求加快改革。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教授认为,伟大的变革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而伟大的理论也将对伟大的时代起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作为一个经济学人,他认为,应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增强中国经济学在世界中经济学领域的话语权、着力研究中国经济学本身的供给侧改革。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董小君教授认为,应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崛起中的重要地位,避免陷入经济发展中的“意识形态陷阱”。她认为国家行政学院的老师有义务利用公务员培训的平台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直面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马庆钰教授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作为其中的螺丝钉,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有强烈的使命感、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他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应从中国国情出发,学者应有良好的学品,社会应有好的管理制度以及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尊重和支持。

本次座谈会由国家行政学院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教授和决策咨询部主任马宝成研究员共同主持,约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经济时报、新华文摘、学习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出席。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