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战略布局
战略布局是对战略愿景的展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个全面”涉及的都是贯穿当代中国已经和正在做的事。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奋斗目标,近40年的改革是贯穿新的历史时期的主旋律,从严治党是95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要求,依法治国方略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到现在也已近20年。为什么把这四者结合起来而且加上“全面”两个字?很重要的是,尽管当代中国在这四个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和辉煌成果,但“不全面”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现实。非全面则不能成事,不全面则会坏事。为何群众在吃饱穿暖后却对带领他们致富的党员干部意见越来越大?因为经济领域小康的满足与政治领域权利诉求跟不上形成巨大反差。为何今日中国社会消除腐败的压力颇大?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以及党的制度体制建设之间的不协调,在经济领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愈来愈发挥决定性作用,权力运行方面则还有相当与此不适应的计划体制色彩。为何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望值不高、信任度不强?因为法律立得越来越多,但执法、司法、守法还在一些方面跟不上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全面的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做为战略支点,从全面切入与突破,使我们党的战略谋划和战略构建有的放矢、纲举目张。
全面小康,必须“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又必须“一项都不能缺”。不能仅仅是经济小康,文化小康、社会小康、生态小康等也要齐头并进,让人民群众享受民主参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
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仅要搞经济体制改革,还要进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党的制度体制的变革,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于法有据。全面依法治国,就要从法律体系走向法治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就要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高度重视制度治党,既治标又治本,既治行又治心,既管关键少数又覆盖全体党员,没有任何例外的特殊党员,也没有任何例外的“铁帽子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蕴含着重大战略意义,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动力,为社会激发活力;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立规矩护权利,促和谐保稳定;全面从严治党,做到打铁先要自身硬,用先进和优秀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一个整体战略部署有序展开,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