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母嘴喂弃婴呼唤“爱的奉献”

养母嘴喂弃婴呼唤“爱的奉献”

53岁的李焕梅掰下一块馒头放到自己嘴里,细细咀嚼着。她怀中的女儿迫不及待地张开嘴,像一只待哺的幼鸟。嚼碎的馒头,从母亲嘴里喂到女儿的嘴里,这个动作已经重复了15年。 从弃婴到少女,这个抱养回的脑瘫女儿就这样被一口一口喂大。15年光阴坚持的背后,这种跨越血缘之爱的人性之美更令人动容。

对于城市的文明人来说,看到大人用嘴咀嚼食物并喂养给孩子,第一感觉可能是“恶心”。毕竟这是一种不卫生的行为习惯,但当得知这是孩子生命延续的唯一方式时,又会是一种感动与赞叹。这位母亲无疑是伟大的!在自身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明知存在残疾的情况下,依然不离不弃。“孩子身体有残疾是老天的不公,我们把这条命捡回来,就是要弥补这种命运的不公,让她少受些苦。”朴实的话语里充满了一种跨越血缘的大爱。但与这位母亲相比,社会对于残疾儿童的关爱却更值得反思。

504

王均秀在嘴对嘴给养女招弟喂食,这顿饭喂了近一个小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不是这位养母身患绝症,或许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在妈妈怀里长大的孩子居然是一个没有户口的“黑人”。“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孩子上个户口,这样就能申请低保和残疾人补助,不管以后如何,她也有个未来,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位母亲是否去找过相关单位,也不知道相关单位是如何回复这位母亲的,但这个孩子的户口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对于这样的家庭和这样的现实情况,相关部门应该本着人性化思维,积极主动的为其办理相关户籍手续。尤其在对待这样的残疾儿童时,不能固守一纸规定,要本着事实依据,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最大限度解决一些问题,这样的举措比表面的慰问来得更实在。

退一步说,即便没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那么作为街道或社区一级干部为啥就没有发现这个困难家庭的情况呢?为啥就不能纳入政府的救助范围呢?要知道我们的乡镇(街道)都设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对于这样一个不仅毫无积蓄,就连所住的房子都是借居亲戚的家庭,我们的扶贫帮困在哪里?我们的政府救济在哪里?从这个事件来说,我们不是要追问谁的责任,关键是要汲取教训。对于各级干部来说,看看自己辖区内还有多少这样的残疾儿童,还有多少这样的困难家庭。关爱少年儿童,不能只是等到媒体曝光之后,我们才去送温暖,我们才去送爱心,把关爱工作提早做好做扎实,让每一名少年儿童都沐浴着幸福的阳光,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再退一步来说,即便我们缺乏民政救助,那么我们的社会救助呢?为啥就失灵了呢?为啥就没有发现这个被遗忘的角落了呢?客观而言,近年来我们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尤其是一些地方志愿服务方兴未艾。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人间温情和大爱的故事,我们的社会救助应该会有所发现,应该会及时介入才对。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的慈善机构,有那么多的基金会,有那么多的志愿者组织,面对这样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悲情故事,应该有我们社会救助的力量。

这位身患绝症依然牵挂严重脑瘫女儿的养母的故事确实令人感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仅有感动还不够,还要切实关心关注我们身边的少年儿童,尤其是那些有特殊疾病的残疾儿童,大家多一份爱心,他们就多一份温暖和幸福。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群,1群:209961124(此群已满),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