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习近平  

对话嘉宾: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张文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徐汉明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钱弘道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叶青

主持人:

记者 殷泓

网络社会的兴起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社会的交往模式,如何在制度建设、立法保护、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条件下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实现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的一个领域。

5月28日至29日,第二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2016——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科研单位、实务部门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本期《圆桌对话》,特别邀请参与了本次论坛的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四位专家学者,就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网络空间治理的系列思想和论断提出的意义、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提升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等内容展开对话。

增强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自觉与自信

主持人:4月19日上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各位是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网络空间治理的有关论述的?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何关系?

张文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了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比如,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点主张”,包括: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习近平网络治理思想立足于“四个全面”大布局,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提供了新思路;聚集“网络强国”大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新视角;把握“网络安全”大命脉,为实现国家总体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新路径;对接“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主题,为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方案。

徐汉明:准确把握习近平网络治理思想,对加快推进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治理法治体系孕育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全过程。所谓网络治理法治化,是指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推进国家网络治理法治化现代化需要,集中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主义属性,网络治理要素、治理结构、治理程序、治理功能纳入法治范围及运行轨道协调统一的有机综合体及其治理过程。

钱弘道:如何通过法治手段实现对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甚至可能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

把握网络社会的特征,进而实现治理创新,同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实现治理现代化目标的一个路径是社会共治。网路社会比实体社会更需要强调社会共治。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与实体社会的不可分割性、公众参与的广泛性三个特征指向的治理模式就应当是共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