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引导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
首先,要善于运用唯物论辩证法指导工作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和运用唯物论辩证法,就要运用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辩证思维方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客观规律。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本身就是坚持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创新产物,就是对当今中国实际和世界实际全面把握和实事求是分析的科学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要学习掌握唯物论辩证法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地观察分析事物,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和重点全面洞察事物发展规律。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实质上都是辩证思维。所谓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从全面、根本、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所谓系统思维,就是用整体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所谓创新思维,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进取,不断推进思想进步、实践进步、发展进步,创新思维是辩证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所谓底线思维,就是考虑问题、办事情要留有充分余地,从最坏处着眼,从最好处着手,善于做转化争取工作,掌握主动权。
其次,要善于运用唯物史观引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提高唯物史观的思维能力,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这对于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识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更好地做好当前工作、走向未来,意义重大。
生产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观点,用生产观点看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本观点,就必须坚持发展生产力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群众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中有的是能者和智者,要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之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收营养和力量。他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求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他指出,要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认识阶级及阶级斗争现象的延伸。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他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不断发展的,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变化推进改革开放;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带动全面改革,推动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原则方针和实施步骤,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科学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