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破除“五论”

独家评论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破除“五论”

核心提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否定各个学科的特色、发展规律,不是对各学科作统一规定、整齐划一。而是要求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解决好真懂真信、为什么人、怎么用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为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研究各学科面临的突出问题,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显然这与坚持学科特色、学科发展规律并行不悖,甚至是相得益彰的。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在研究宣传和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在各学科各领域把学不学、懂不懂、用不用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度量衡。然而,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还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误区,概括起来是“五论”。对此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辨析引导。

一是指导地位“规定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行政规定的。显然这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决定的,也是由近代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所赋予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而且始终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是认识世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规律结合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才走出了近代以来的迷茫和苦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正是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也迎来了深刻变革,实现了大发展大繁荣。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090f64c9-bc68-4ec4-bb05-a6cd80139778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诞生于10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完全不能指导当前的实践。对此,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阐明。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虽然在当时的基础上又发展了100多年,但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正因为此,即使经过巨大的时代变迁,在当今的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具有重要影响力。其实这也并不难理解,有些思想和观点已有上千年历史了,今天我们依然遵循,相比之下100多年并不算什么。其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只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就能够永葆生机活力,能够永远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