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涛:回家吃晚饭 不该那么难

杜海涛:回家吃晚饭 不该那么难

有效加班能在一定时间内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但如果加班太多以致“过度”,造成的危害或许更大。个人要钻研业务、提高效率,单位在安排工作时,也应统筹考虑,既压担子又减包袱,努力减少被动加班,避免无效加班

一位朋友在出版社工作,以前,由于活儿多,约稿、组稿、审稿,上班时总也完不成,晚上加班成了常事,一周内难得回家吃一次晚饭,家里人意见很大。最近,朋友改变了工作方式,提高效率,尽量在上班时间完成工作,几周下来,几乎每天都能按时回家,活儿也干得很出色。朋友说:“一家人围在餐桌前吃晚饭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回家吃饭,本来是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事。很多人都记得童年时被长辈喊回家吃饭的情景,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饭桌上大碗小碟散发的菜香,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在职场奋力打拼,为理想日夜奔忙,许多人不经意间已经忘了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滋味。按时回家不容易,动辄加班成常态。

大家为什么总在加班?一是个人工作效率低,活儿干不完。同样一项工作,有的人思路清晰,上手快,有的人找不着感觉,摸不着头脑。如果业务不熟,做事拖沓,上班时间完不成工作,晚上加班就不可避免,甚至“长”在了办公室。二是单位管理不科学,越干活儿越多。一些单位不重视员工休息权,明明不是急活儿、紧活儿,偏偏要临近下班了才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这种不合理的工作节奏,放大了紧张情绪,加重了加班负担。三是社会观念有误区,无效加班多。有的单位即使能够按时下班,但由于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加班文化”,按时下班似乎成了工作不积极的同义词。明明可以按时下班,偏偏互相比着看谁熬得久、走得晚。这种一味消耗时间、人浮于事的无谓加班,尤其令人反感。

应当承认,有效的加班能在一定时间内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勤奋的加班文化曾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要看到,如果加班太多以致“过度”,造成的危害或许更大:频频加班影响家庭幸福,加剧心理压力,由此导致的职业病现象也比较突出。至于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无谓加班,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毫无益处。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让职工快乐生活、体面工作,不仅合乎法律制度,也顺应时代潮流。

当然,不提倡过度加班,并不是说就允许敷衍本职工作。一方面,个人应注意钻研业务,提升能力,避免拖沓。另一方面,单位在安排工作时,应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统筹好,特别是充分考虑时间要求,既要给员工压担子,又要减包袱,让工作任务与时间要求相匹配。当发现有人经常加班时,应认真分析原因:是任务量增加、工作流程不顺畅?还是业务不熟、能力不够、效率不高?然后对症下药,改进安排,加强培训,增强能力。对无法避免、不得不进行的加班,应及时给予补偿,努力减少被动加班,避免无效加班,杜绝无谓加班、无偿加班,让员工能够始终保持正能量、好心情,使工作与生活张弛有序,松紧有度,节奏更合理。

希望更多的单位解决好“过度加班”问题,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高效优质地完成手中的工作,每天按时下班,与家人共享一顿愉快的晚餐。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