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

王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

——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的中国答案

以合作共赢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

中国不仅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倡导者,也是积极践行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合作共赢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局面。

政治上,逐步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子。中国在主要大国中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初步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伙伴关系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体现了和平性、平等性、包容性。我们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中欧四大伙伴关系建设开花结果,中国同金砖国家团结合作日益深化。我们认真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地区国家携手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各层次、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利益融合不断加深。我们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着力加强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实现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合作架构全覆盖,推动同发展中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

经济上,推动形成包容性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在国际上积极倡导以公平、开放、全面、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各国增强发展能力、改善国家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全面参与联合国框架内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讨论与合作,积极推动制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为亚欧大陆和世界发展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重大互利合作项目全面展开并取得重要早期收获。大力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使自身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促进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完善。我们将以筹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为契机,引导二十国集团成员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加强协调,为推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出中国贡献。

安全上,积极提出维护国际地区安全的新思路。面对此起彼伏的国际地区热点以及纷繁复杂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我们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提出“解决热点问题三原则”,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推动伊朗核、叙利亚、南苏丹、阿富汗、朝鲜半岛核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作出重要贡献。倡导处理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坚定致力于同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主张反恐要标本兼治,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深入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贡献的维和经费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中国加入联合国新的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建立8000人的维和待命部队,设立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中国军舰连续7年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先后为6000多艘中外船舶安全护航。我们还积极推进网络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文化上,大力开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气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历来主张维护文明多样性,倡导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以文明交流互鉴取代文明对抗冲突,推动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中国同美、俄、英、法、欧盟、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人文交流机制,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青年、妇女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创办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邀请各国知名人士共商不同文明对话与合作大计。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文明交流成为增进亚洲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促进地区和平合作的平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