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仕林:信仰是实现梦想的精神旗帜(3)

邓仕林:信仰是实现梦想的精神旗帜(3)

——一场穿越历史烟云关于信仰的对话

(三)

甲: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信仰面对着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和冲击。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乙:今天对信仰的考验,往往不是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更多的是错误思潮的影响蛊惑、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侵蚀。美国有人发表文章认为,搞垮苏联只用了“两化”(西化、分化),但搞垮中国至少要“四化”,即让中国老百姓对政治“淡化”,让中国官员“腐化”,让中共领袖“丑化”,让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化意识形态冲击下“熔化”。尤其是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兴起的背景下,“网上松土”“文化掘根”“思想吹风”日趋隐蔽,而“颜色革命”“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也正以此为掩盖在网上暗流涌动。有的党员对党史军史学习教育不感兴趣,不了解历史、不知道忧患,淡忘了使命、丢掉了传统,习惯用手机、网络等媒体传播政治笑话、小道消息、灰色段子,间接当了“幕后推手”。我们对此必须高度警醒,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必然长期存在,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自觉坚定信仰,不被歪理邪说所惑,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甲:当下,我们的物质条件已经极大丰盈,但离开了信仰这个精神作灵魂,我们的前行力量就会变弱。那么应该如何做到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不变质呢?

乙:梁启超说:“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人无信仰不立,党无信仰不存。因此,我们必须让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深扎灵魂深处。

“人的思想像块田,不长庄稼就长草。”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理论武装是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的法宝。我们必须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看家本领,把理论学习作为神圣职责、终身追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显微镜”观察和处理问题,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当然,信仰并非凭一堂课、一席话就能自动生成,而需要时间的积累、实践的打磨。确立了信仰之后,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就不算真正的信仰。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我们要把每一次经受的考验都视为磨砺党性的“磨刀石”,不忘入党时的誓言,不忘党员的政治底色,做到靠本领吃饭、靠奋斗立业、靠品德立身、靠精神立命。要在实践中反思信仰信念动摇了没有、本质本色退化了没有,始终把每个岗位当作第一个岗位去拼搏、当作最后一个岗位去坚守。

对每一个普通党员来说,信仰之灯需常擦拭,信仰之问当常自省。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性更纯洁、心灵更明净;只有这样,才会有轻舟必过万重山的坚强自信,才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动力源泉,才会离那个激动人心的梦想越来越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名字写在信仰的旗帜上,始终坚信:“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