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故事可歌可泣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故事可歌可泣

——《中国故事——中华文明5000 年》出版有感

摘要:《中国故事——中华文明5000年》以浓重而又轻松的笔调,通过分析展示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把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形象生动地跃然纸上,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七一前夕,由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等单位组织编写,崔耀中同志为首席专家和总撰稿,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故事——中华文明5000年》正式与读者见面了。回想2014年11月,在本书的初稿申请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我有幸细细地拜读了全部文稿,并为它提供了审读意见。当时就感觉到这是一本值得立项、值得公开出版的好书。今天,当它以崭新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首先感到的是可喜可贺。同时也非常感慨,与一年半以前的初稿相比,它的质量和层次都提升了很多。当时我的主要感受和审读意见是这样的:

《中国故事——中华文明5000年》以浓重而又轻松的笔调,通过分析展示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把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形象生动地跃然纸上,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千百年来,记载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挫折和奋进,以致绵延不绝历程的书籍可谓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时至今日,再把5000年文明浓缩在20万字左右的一本书中,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新”,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一是立意新。以展示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滋养作为主线,围绕现实需要回答的问题,选取主要人物和核心故事,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阐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以历史发展为基本脉络,以制度文明、道德文明、科技文明为主要内容,反映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发展的比较和意义;以中华文明5000年的深层次追求为梦想,一定能够鼓舞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是视角新。以科学、严谨的史料作为坚实基础,把厚重感与生动性结合起来,把有意义和有意思结合起来,用有意思的方式和语言讲中国故事,并且讲出了中国故事的深刻含义;把讲观点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写人物和写背景结合起来,在微观人物与事件的描述中,反映宏观的历史背景;把老故事和新视角结合起来,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时空穿越的对比等方法触动读者的情感,一定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人们的浓厚兴趣、激活人们深藏的记忆、激荡人们的家国情怀。

三是手法新。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结合在一起,每章都集中反映一个思想点。理论上重在反映新成果、新材料;文学上重在表现艺术性、生动性;手法上注重展示通俗化、形象化。前十九章的每章结尾都设计了一个悬念,围绕这个悬念,每章又突出一个主要人物或一个核心故事来展开一组能反映时代背景、诠释传统文化精髓的人物或故事。这种以悬念、情感、人物命运的起伏和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可以让读者在好奇、好看、轻松的阅读过程中享受到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

建议正式出版时配上一些插图,以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形式呈现给读者或许更好。

现在看来,自获准立项以来,编写组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经过一年多当中的十多次打磨,力求精益求精,使著作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不仅字数增加到37万多字,显得更加厚重,而且每章都增加了提要和结语,每篇都有简明扼要的导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增加了大量图片,看起来更加形象、更加漂亮。这本书的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都很强,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有很强的使用价值,是研究宣传普及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一本好书,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益尝试。这本书装帧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特别适合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前线杂志社叶再春同志也参与了初稿的编写工作,这对我们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杂志社作出的一点小小的贡献。我们还将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把它学好用好,发挥其“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作者:陈之昌,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社长)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