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祖达:中华文化与礼仪之美(3)

摘要: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文章通过讲解什么是礼仪之美?如何做到礼仪之美?为我们如何去继承中华优秀美德指明了方向。

举个例子,国学大师季羡林,当他90岁高龄的时候,回到老家去给母亲上坟,他说娘呀,我90了,恐怕是儿子最后一次来给你扫墓了,过几年我将陪着你。他在母亲坟前长跪不起。我们的国学大师,那真是知识广博,但是他对母亲的爱如此彻骨,这就是中华文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人们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都能按美的通用法则办事儿,那我们在与人相处,待人接物时就能令人愉悦,给人美感。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以最美好的形象展示在社交舞台上,因此学点美学,按照美的规律办事儿,不仅我们的人际关系会和谐,社会秩序会井然,而且生活中会到处盛开令人愉悦的美之花朵。

2011年在浙江开全国美学大会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大会发言,叫《应用美学是美学工作者的使命》。我说,我反对把美学搞成玄学,搞成书斋里少数学者的自我游戏,搞成象牙塔里某些学者的自我欣赏,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二、如何才能做到礼仪之美

下面我就开始讲怎样才能做到礼仪之美。我为什么讲美是合规律的真,合目的的善,令人愉悦的感觉形式,以下八点正说明这问题:第一,真挚之美,以真示人,突出一个字“真”;第二,仁爱之美,与人为善突出一个字“善”;第三,中庸之美,以恰当适度突出一个字“度”,就像在家炒菜,要把握火候;第四,相对之美,时空变动通则,突出一个“动”字;第五,特色之美,突出一个“特”字;第六,模糊之美,突出含蓄;第七,喜剧之美,突出一个“笑”字;第八,怡情之美,突出一个“怡”字。

第一,真挚之美,以真示人通则。真当然不能简单等同于美,但是美不能离开真,必须符合真。虚假的东西肯定不美,我们要对人真诚。

1987年,我参加了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美学大会。大会结束以后,四川省委宣传部跟我们商量,准备开发九寨沟,因为我们是搞美学的,让我们提点建议。当时交通不便,有一辆大巴车从成都出发,好像走了两天,中间在某一个小县城停下了,我在这小县城里看到了一幅终生难忘的最美的图画。整个县城就一条街,一所小学。当时我们到那里很晚了,夏天正放暑假嘛,吃完晚饭后我们在小县城的这条街上散步。那条街的尽头有一个高坡,当时有一位磴着平板三轮的中年汉子,他使劲磴着,上面拉满了货物,上坡的时候很吃力,这会儿我看见了什么呢?远远的有一个老大娘正在抱着小孙子,然后马上把小孙子放在小板凳上,过去帮着推。有一个老大爷正抽着烟袋锅,把烟袋锅放下,然后帮着推。更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小贩正在给人称着菜,把这菜放下说稍等,也过去帮着推。旁边玩耍的儿童也帮着推,当然我们也赶紧过去帮着推了一把。推完了以后,按道理这位中年汉子应该说声谢谢,可是没有,连头也没回,继续往前磴,那几个帮着推车的人也没有怨言。我觉得体现了小县城人们互相很真诚。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