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资本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准确把握《资本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摘要:马克思的这种科学而独特的思维方法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中。在这里,发达的英国资本主义生产被视为客观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看来,庸俗经济学只是遵循经验实证主义方法,将日常观念条理化,即从日常现象归纳出一定的范畴和“法则”,抽象地加以运用;古典经济学虽然能够通过对经验现象的剖析,把握经济现象的本质,却又将这样获得的认识,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抽象运用于现实经济活动分析。因此,以往的全部政治经济学都具有抽象唯物主义特征。与之不同的是,马克思的思维方法超越了黑格尔逻辑学的神秘性和抽象思辨性,超越了庸俗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抽象唯物主义及其历史的、经验的实证研究,而是唯物主义思想与康德、黑格尔乃至费希特的方法论思想的综合。它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近代实验科学的基本精神结合起来,使之实证化了。这种思维方法可以从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两个方面加以把握。就认识对象而言,必须是特定的、客观的、典型的对象,它是某类事物的成熟状态,类似于一种“生命有机体”。就认识方式而言,要求一切知识,无论是最为“抽象”的知识,还是较为具体的知识,都必须从特定条件中得出。而针对特定认识对象的内在机理及其外化的整个知识体系,必须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对于认识的科学进程,虽然以对象的客观存在和认识条件为前提,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始终具有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的这种科学而独特的思维方法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中。在这里,发达的英国资本主义生产被视为客观研究对象。为揭示其生命机理,马克思抽象了三种认识条件(相当于科学实验条件),即“普遍化的简单商品生产”、“普遍化的简单补偿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本有机构成具有差异的资本主义一体化生产”。马克思通过这些具体的认识条件,分别揭示了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同时展现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价值规律是在“普遍化的简单商品生产”中被认识到的,因而是“具体的”一般,不是形式逻辑意义上的抽象一般。这里的“个人”是市场主体的符号,是企业“法人”。由于市场主体被抽象为“个人”,生产资料简单补偿所涉及的雇佣关系和生产条件的差异都被暂时忽略了。这一规律只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中才具有现实一般性,正像“劳动一般”只有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才具有现实一般性。但另一方面,就像“劳动一般”在形式逻辑层面可以看成适应一切时代的“简单范畴”一样,价值规律也可以看成适合一切形式的商品生产。这类似于人体与猴体的关系,两者的共同特征并不是抽象归纳出来的,而是通过解剖得到的。而剩余价值规律是在“普遍化”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被认识的,这里暂时忽略了资本有机构成差异对分配的影响。当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取代“个人”成为主要考察对象之后,价值规律便转化为剩余价值规律。为阐明生产价格规律,马克思设置的认识条件与发达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条件已经相当接近了,这就充分体现了生产资料垄断对剩余价值分配的影响。总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虽然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相符合,但两者仅仅在形式转化方面相一致。

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资本论》的主旨。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是《资本论》的首要任务。“开篇”中呈现的个人所有权、自由、平等及其自利利人的分工关系,是被理想化、永恒化或者说意识形态化的“有产者”之间的基本关系。古典经济学从劳动出发来理解这种关系,是意识形态化的抽象人本主义的体现。马克思首先基于劳动和价值规律来理解这种关系,并通过逻辑和历史的必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异化的现实和社会关系的本质,揭示了物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对立。在马克思看来,这种批判同时也是对巴师夏、凯里的批判,他们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和谐的关系;这又是对蒲鲁东主义者的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他们简单否定商品货币关系,要求用劳动券彻底贯彻抽象人本主义精神。由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通过基于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渗透到经济学中的,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对以往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思维方法的批判,进一步来看则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间接批判。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