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四十年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前的断想(2)

那一天,四十年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前的断想(2)

砥 柱

废墟上救死扶伤的身影

黑色的大理石纪念墙静静矗立,仰首默念一个个陌生的罹难者名字,一行熟悉的字突然跃入眼帘:部队及武警官兵。其后是一排排遇难官兵名单。我们不知道这些战友在唐山大地震中是如何牺牲的,但是震后十余万子弟兵昼夜驰援唐山,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抢救人民生命的身影,却如白云飘过纪念墙前的一池清水,历历在目——

空军某部调度室主任李升堂,在地震导致机场指挥系统瘫痪的危急时刻,冒着巨大风险指挥一架飞机飞往北京,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灾情。接下来仅凭目视耳听,人工指挥调度了2000多架次、13种机型的救灾飞机安全起降,被称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驻唐山某团报务员吴东亮,震后18分钟,从废墟里扒出报话机,用通信勤务电码,向上级呼喊报灾,成为最早的地震报告。

某部战士王彦修外出集训,经唐山火车站换车时地震发生了,虽然没有任何命令,但他毅然挺身而出,在连续救出7名群众后,不幸牺牲在垮塌的房梁下。

……

40年过去了,人民子弟兵在唐山抗震救灾中洒下的汗水,流过的鲜血,甚至付出的年轻生命,让唐山这座城市永远难忘。那些掀顶撬梁搜寻救人的绿色身影,那些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那些修房建屋冬无冻馁的感人壮举,已经成为人们关于唐山大地震整体记忆的一部分。一如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中所言:“地震之后……十余万解放军战士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生忘死,排险救人,清墟建房,功高盖世。”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视人民为父母的子弟兵,在人民群众面临危险的紧要关头,总是勇敢地站出来,成为永远值得党和人民放心的中流砥柱!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帮助抗震救灾大军尽快掌握准确的震中受灾情况,空降兵15勇士舍身一跳,成为汶川抗震救灾中“最美的身影”。就在当下,人民子弟兵正在南方江河大堤上奋力抗洪,“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书写着人民子弟兵服务人民的动人篇章!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