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重心: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改革重心: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摘要:当前导致自主创新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同样在于体制痼疾,因此体制改革就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所在。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是当前社会各界急切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劲,但不可否认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

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

从需求视角来看,受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及其主要国家再工业化的影响,我国出口呈下降趋势,并且加工贸易型的出口结构,附加值低的状况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改变。国内消费方面,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收入份额减少,并且受制于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使得城乡之间出现日益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消费需求受到抑制。投资方面,由于政府的垄断和行政干预,许多行业缺乏民间投资参与,需求不足也抑制了民间投资,主要依靠政府进行投资。而由于缺乏市场规范,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存在种种问题。从供给视角来看,劳动、资本、土地、制度及技术等要素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因为较长时间“一孩”政策的推行,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使得“人口红利”消失,企业用工成本上涨,再加上资本边际收益递减,以增加劳动和资本数量来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基本殆尽。而土地前期使用缺乏效率,又受到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制约,未来土地租值上升趋势已不可逆,低地价吸引招商投资的模式,也很难再持续推动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当前唯有从供给侧出发,通过制度变革和技术改进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有效解决“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不能被劳动和资本增加所解释的部分,一般包括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等方面。因此,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进一步分析,可以帮助确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

首先,技术效率是指应用当前已有技术的水平,可以视为衡量创新技术产业化程度的指标。我国专利数量虽然在逐年快速上升,但是整体产业化水平还很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专利存在结构性问题,外围专利多而发明专利少;另一方面在于专利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匹配失衡。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发明专利的创新,减少创新市场的失灵,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并且确保企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同时在产、学、研各主体之间形成便捷的知识扩散与共享渠道。

其次,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水平向最前沿技术逼近的程度。过去三十多年,我国主要凭借技术购买基础上的逆向工程式模仿创新,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但随着我国整体技术水平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继续通过技术购买等方式获取前沿技术的空间收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模式。一方面,要构建有利于科研人员创新的体制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研人员待遇,使得科研人员对未来有一个较好的预期,从而能够遵循创新的客观规律,脚踏实地专心从事科研,避免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营造全社会对知识的尊重,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要避免产生与“GDP崇拜”类似的“创新崇拜”,实事求是地引导适宜性创新。另一方面,要保护市场与企业家精神,避免行政干预,政府从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出发,给予企业家充分的自由,引导企业家从事持续创新而非其他投机行为。

再次,配置效率是指要素配置与有效配置或最优组合的接近程度。受到体制制约,我国要素市场间长期存在流通障碍,使得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误配现象,主要表现为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空间上的低效配置。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劳动等要素实现了城乡间从无到有的流通,但是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体制藩篱至今仍然在阻碍劳动等要素的有效配置,使得资源分配呈现畸形。此外,近年来偏向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供应政策,引致了东部地区房价的过快上升,进而推高了东部地区的工资上涨,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因此,要想从供给侧出发,使得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需要在阻碍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要素有效配置的环节进行体制创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