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体制痼疾是关键
当前导致自主创新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同样在于体制痼疾,因此体制改革就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所在。进一步的问题是,体制改革具体改什么?中央提出要简政放权、减少管制、破除垄断、改革国企、优化公共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针,从本质来看,实际上就是认识政府边界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职能分工的问题。事实上,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有由其根本性质决定的利益诉求,从而也都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对于政府来说,过去常常只讲政府要做好“扶持之手”的工作,实际上是不够准确的。正如《掠夺之手》一书的作者安德鲁·施莱弗认为的,只有在强调政府利益约束合理性的基础上,考虑最大化民众利益的选择,才更加现实且可行。而对于市场来说,作为“看不见的手”,市场并不能够包治百病,这已经被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市场失灵理论所证明。因此,二者的关系或许可以这样表述:政府需要在保护市场、尊重市场的制度框架下,承担应有的角色。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可以重构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新产业的增量发展,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处理好过去几年经济发展的存量问题。当前主要的存量问题在于过剩产能、弱势企业、积压的房地产库存及相对较高的金融风险四个方面,在处理这些存量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梳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