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勤泽:这里有世代守护的价值观(3)

寿勤泽:这里有世代守护的价值观(3)

摘要: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就像水有源、树有根一样。国史与方志记载的是国家和地方的历史,家谱记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一部家谱,是一个家族绵延生存史的生动写照,记载着同宗共祖的血亲世系人物的图谱,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修好家谱与编好国史、方志一样重要。因此,中国难以计数的家谱与正史、方志,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

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

家谱的传承与延续,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家谱的征集与保存。据不完全统计,传世的历代家谱约在三万种以上,据1997年出版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统计,数量达到一万四千余种。浙江是修纂家谱最为密集的地区,据《浙江家谱总目提要》统计,省内收藏的家谱有6094种,省外及海外收藏的浙江家谱有6992种,这些家谱的谱籍地遍布各市县,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地情文献资料。通过各类文化机构广泛征集收取家谱,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各级公益性图书馆,应该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及时获取各地信息,做好抢救性整理收集工作。当前,要特别重视流失于海外的家谱收集工作。

二是深入做好家谱研究。家谱是珍贵的地方文献,对它的整理研究,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当下的研究工作中,充分重视协作机制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方志办、档案馆、文保所等等机构与谱牒文化研究机构以及地方史研究学者之间,应该建立常态的交流平台与协作机制,共享信息,交换数据,深入研讨,分享成果。

由于历史的原因与家谱本身的特性,家谱是不公开出版的图书,不轻易外传示人,较少流传到社会上。所以,历代家谱的损毁较多就不难理解。因此,当代的家谱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走一条文献共享之路,让散布全国各地的研究者能够及时方便地使用文献资料。对于新修纂的家谱,一定要做好征集分类管理工作。将散佚旧谱与新修家谱一起,予以妥善保管。当前,特别要重视家谱数字化进程,家谱研究中,重视大数据的分析运用。

三是积极深入做好家谱文化的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谈到:“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这给我们的家谱工作指出了方向。

一定要在全社会开展家谱文化宣传,让更多人增加对家谱及其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江山档案馆收藏的清同治八年(1869)木活字本《清漾毛氏族谱》,记载的是毛泽东主席的远祖世系,属于国家一级(档案)文献,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对家谱的收集整理,我们可以发现不少研究中国历史的珍稀史料。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家谱文化的宣传,介绍历代世家大族的传世家谱,挖掘家谱里蕴含的历史信息,由此激发收集整理研究家谱的热情,将家谱的保存、研究、应用推向新阶段。

(作者系浙江省方志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