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哲:三四流大学也应有春天

陈先哲:三四流大学也应有春天

有段时间,五菱汽车的一个广告在电视台反复地播放:

“小强,调味品代理商,开发新客户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成功,不是很经常;失败,对他来说很正常。但小强从不轻易放弃,不管是分内事,还是分外事,都为客户多做一点,这就是他的生存之道。”

这个广告做得相当诚恳,也体现了五菱汽车的生存之道:坚决不和奔驰宝马比一线市场,而是专注于三四线的用户市场。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的目标群体就是如小强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工作看起来并不高大上,收入也一般,但也应该拥有一辆自己的座驾。一线市场虽看起来更高大上,但不仅竞争激烈,而且用户数量很少,而三四线市场的用户数量却大得多。所以五菱成为2014年中国销量最好的汽车,超过大众,比大众还大众,其原因就是它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

由此想到了中国的大学群体,一个长期以来都无法找准市场定位的群体。几乎每所大学都宣称要争创一流,争创不了世界一流,就争创全国一流,或者省级一流,哪怕是市级一流也行……宁肯当个市级一流,宁死也不肯承认自己在全国三四流,甚至二流也不行。比如你听说过在官方话语中,有哪所大学说定位为二流或争创二流的吗?

但三四流大学,在中国又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很多独立学院和民办高职院校……它们办学基础较弱,师资队伍底子薄,但是又缺乏办学特色,在全国确实处于三四流的位置。可为什么基本没有哪所大学能像五菱汽车一样,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呢?其实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有关,尽管毕业生要接受市场选择,但大学的资源分配主要还是来自于政府,计划性质比较浓。比如以前“985”“211”的重点大学建设时期,为了得到巨额的资源和经费,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围绕着政府的指挥棒打转。政府这些年来的指挥棒基本是科研挂帅,所以即便是基本没有科研实力的三四流大学也要打肿脸充胖子,从而无法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但是,这样的大学却是目前中国大学群体中基数最大的,其承载的学生也是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数量最多的。而且,在高考适龄人口不断下降和社会各方对高等教育诉求博弈的联合作用下,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将不可避免地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进军。在几乎人人都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趋势下,必须重新认识这个承载了广大受高等教育人口的大学群体的价值和重视其所面临的问题。长期以来的重点建设思维,不但使得这个广大的群体没有得到更需要的资源,更使得这些大学陷于声望的低谷。这些大学的教育者认为接收的都是被淘汰下来的生源,受教育者觉得读这样的大学太掉价,于是都有很大怨言,受高等教育的幸福感很低。而如今这个庞大群体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关注——专家们都在关注高大上的“两个一流”,焦虑的家长们都在盯着一本录取率。而且,由于这些大学的地位和实力,自己能发出的声音也很微弱。

所以,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应该在制度设计和资源分配方式上做文章,要让这些三四流大学也有春天——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能够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目前的“两个一流”建设战略,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985”“211”的利益分配格局,按学科和项目的方式进行资源分配,当然有很大进步。但重点建设思维并没有多少改变,大多数大学还是会为了争夺资源和符合话语体系而“争创一流”。这样的话,这些三四流大学的状况很难会得到什么改变,依然定位模糊缺乏特色,培养的学生依然会觉得低人一等,无法获得幸福感,甚至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

教育其实是让每个人发现自我和丰富自我的过程,切莫过分放大了其竞争学和成功学的意义。一流大学、杰出人才、优秀毕业生……这些“名牌”毕竟都是少数,若为了对少数“名牌”的争夺而普遍失去自我,这样的教育将失去真义。在将要来临的普及化高等教育时代,顶尖大学和三四流大学的差别应该是开奔驰宝马和开五菱汽车之间的差别,而不是有车开和没车开的区别。开五菱汽车的人,虽然开的不是名牌,虽然性能差一些,但基本功能配置是齐全的,在路权使用上,大家也是平等的。而且,开五菱汽车的人挣到更多的财富之后,可以重新衡量自己,考虑是否再换奔驰宝马。

陈嘉映在《无法还原的像》中曾写道:“我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梦想的国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跑的、跳的、采花的、在河边濯足的,容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这句话无论是对于当前中国大学的建设,还是大学里每个个体的发展,都堪称警言。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