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朝和:经济学需要新的时间背景和分析框架(2)

荣朝和:经济学需要新的时间背景和分析框架(2)

经济学时间概念的变化

古典经济学对时间的处理一是体现在使用历史的研究方法,二是将劳动时间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这使得经济学能够在相对简单的时间背景下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当然其自身也受到该时间框架的局限与约束。虽然经济学历史学派以历史为背景进行经济分析,其时间概念是变动的,但它与以静态累计时间作为分析框架的劳动价值学派相类似,所关注的都是群体或者多考虑社会平均,因此往往忽视作为经济主体的个人,这使得这两种经济学时间框架用以分析经济行为的周期都比较长。按照劳动价值论把时间作为资源处理的思路,也较难进行具体经济过程的分析。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理论、厂商理论和市场理论等,是以人的经济行为及其关系为基础,因此相应时间背景就要满足刻画个体的行为周期,这意味着其体系中的时间尺度相比古典经济学要短。新古典经济学当时只能从牛顿力学借用研究方法,因此就在经济人具备完全理性、完全信息且时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假设下,构造了均衡理论和边际理论。新古典范式使经济学能够以假设—理论—验证—预见的实证研究套路建立具有相对形式化的学术规范,这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均衡是经济学家从物理学中借鉴并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初始含义是力的平衡,或者用来表示没有内在变动倾向的一种状态。经济均衡的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变量,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如某种商品由于需求与供给均衡而被决定的价格。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对单个商品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则是对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这里,某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最受关注,而变化却成为从属。

当经济研究的对象从微观个体扩展到宏观总体的时候,由于静态方法的局限性越发明显,因此对动态均衡分析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强烈。凯恩斯最先提出宏观经济理论,在该理论中经济过程和发展的基本节律是经济主体的预期、决策和调整周期,由此派生出经济学的宏观时间背景概念。由于从一开始就关注经济变化特别是经济增长的过程性问题,于是在宏观经济学中时间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变量,后来者也尝试了诸多动态工具。但动态模型基本上还是依据“静态瞬间”的基本分析方法,并在求解之后仍回到比较静态的解读中去。

1980年代形成的演化经济学,则尽力抛弃新古典经济学以牛顿力学为理论基础的静态均衡分析与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及效用/利润最大化假设,试图在进化论的基石上运用系统、演化和整体的观点建立动态演化分析框架。在演化经济学看来,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的诉求也非绝对,因此经济系统的均衡是相对的,而非均衡才是经济系统的常态。此外,演化经济学家也强调路径依赖的时间特性,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系统的初始路径一旦选定,便会在自我强化机制的作用下进入某种锁定结构,而经济自组织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系统自发协调时空结构实现的有序发展状态。

路径依赖理论本身便暗含了时间的特殊性和一维性以及地点的特殊性和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在研究方法上演化经济学更注重历史主义整体论的方法而非个体主义方法,但无论是历史主义的要求,还是研究对象从个体再回到群体,都意味着经济分析的时间尺度被延长。新制度经济学则通过在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等方面的创新,一方面保持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和竞争等核心,另一方面又取消了理性经济人假设并引入制度分析和新的时间维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

演化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在局部为经济学“另辟奇径”,统计和计量方法也在技术上为经济历史研究注入了新风格,但以均衡理论为代表的静态经济分析依然是经济学的基础性框架。马歇尔当年曾感叹“时间因素几乎是每一个经济问题的中心难题”,而到目前为止时间分析仍是主流经济学最大的软肋。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