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秋艳:核心价值观的“跟进式”培育路径探析(2)

汤秋艳:核心价值观的“跟进式”培育路径探析(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式”培育的途径

针对现阶段我国价值观领域多元发展的现状,寻找一种既可以达成社会成员个体诉求,又可以将个体诉求与国家价值理想乃至社会价值目标相融合并相互促进的运作模式极为重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跟进式”培育模式被认为提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所谓“跟进式”培育,就是从调控政策、构建机制、舆论引导、思想培育与实践等层面,运用制度、服务、教育、实践的跟进,结合社会各方力量,运用不同的渠道,全方位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民众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融合为一体。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遵循主体发展规律,以制度辅助“跟进式”模式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涉及极为广泛、各环节和步骤极其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紧密配合。要考虑到整体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融合。在坚持文化熏陶、教育宣传、学生发展、制度规范、实践养成、示范引导共同作用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关注不同层面主体价值愿望的动态变化及一致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关注其变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激发不同层面主体提升素质的欲望,提升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进而培育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社会环境、利益机制、价值导向,以保障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长效化、常态化和制度化。

其次,以实践深化认知,规范制度,发挥榜样垂范作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当前党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及相关体制中,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性组织和企业等的作用。可利用共青团、工会等群体组织优势,构建起“群众社团+学生团体+社会组织+政治组织” 的联动共建机制,形成上下有效协调、条块紧密结合、民众积极参与的运作系统;借助扶贫助残、绿色环保、动物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公共组织,不断壮大现有志愿者队伍,构建起人人广泛参与的机制,使广大参与者真正地投入到服务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活动中,用真诚、温暖、爱心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构建奖惩激励机制,严惩落后、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和典型,以先进所起到的垂范作用来感染和引领其他个体,提升并扩大优秀典型人物和宣传教育活动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感染力、教育力、辐射力、影响力。

再次,促动精神文化产品传播,逐步推行“三结合”教育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步内化过程,也是真诚信奉和入脑入心的过程。要把握针对性、及时性原则,使宣传、教育、文化建设及时跟进,重视情理交融、循循善诱、以情动人,将灵魂触动作为感染的根本性目标。为此,要敏锐把握培育主体思想活动的新规律新特点,切准主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趋势新变化,借助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新工具,针对不同层面主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式”培育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等院校教育、企业文化推广等各个层面,融入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校对、生产、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要集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工作,逐步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激励并引导社会各层面及广大家庭成员主动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携手育人的合力教育模式。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