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锦芳:怎样理解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的解释(3)

聂锦芳:怎样理解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的解释(3)

“《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唯物史观的深化和发展

所幸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并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向简单化、极端化的方向推进。近的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未誊清稿”中,他们以零散的思考再度检视了自己所做出的判断和论述的完善性和可靠性,范围涉及诸如:革命何以是必要的、从个体孤立到群体联合的进程、个人隶属于阶级意味着什么、个性为什么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显现和发展、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与更替、战争为什么在过去能成为一种通常的交往形式、私有制与劳动的关系、自主活动及其实现的条件、市民社会再界定、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自然科学与历史的关系以及为什么思想家使一切本末倒置,等等。

再往后看,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对社会、历史、人自身的深入理解,还是对“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的进一步建构,马克思、恩格斯的思考绝没有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时为止就终结了。甚至毋宁说,在其之后漫长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资本本质及其逻辑的批判和政治经济学研究,他们的思想又跃迁到更高的层次和阶段,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此有比《德意志意识形态》更有深度、更全面、更完整的阐释和论述。

《资本论》从对当时市场上随处可见、大量堆积的“商品”的探讨开始,研究了它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等各种过程和形式,揭示了资本运作的内在机制、逻辑及其本质,描绘了不同阶层的人悬殊的生活境况和历史命运,再现了各种社会现象之间更为复杂的内在联系,从而透视出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原因、途径、趋向。这些都深化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社会、历史的看法,大大超越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的认识和见解。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划分不是一种尺度、一个标准,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诸如“人的依赖性”的社会→“物的依赖性”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原始公有制→私有制→共产主义公有制、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或等级的所有制,等等。这是不是对“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思维主线、思考倾向的改变呢?不是,而是从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视野对其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生前早就对将其理论和方法做简单化、极端化理解的倾向保持警觉并做过批判。1877年,他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谴责了米海洛夫斯基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认为“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接着就举了《资本论》中的几处论述来详加分析。这些文献及其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