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建:舆论引导重在打通“两个舆论场”

李宗建:舆论引导重在打通“两个舆论场”

在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这一对矛盾之中,舆论引导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构建健康和谐舆论氛围的主导力量。在以新媒体为驱动的媒体融合时代,舆论引导者应切实把握和运用新媒体传播规律,积极打通“两个舆论场”,营造良好舆论生态。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改变着舆论存储、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格局,同时也对传统的舆论引导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新形势下,必须在认识和把握新媒体传播特性和规律的基础上,认清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积极主动打通“两个舆论场”,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

新媒体传播加剧“两个舆论场”的碰撞和摩擦

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另一个是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在当前的新媒体格局中,微博微信和主流媒体,分别是这两个舆论场的代表性媒介。在社会转型期,公共事件频发,公众纷纷转向以微博微信为主的民间舆论场,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网络舆论。

民间舆论场在新媒体传播的助推下影响力日趋增强。新媒体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舆论格局的新变化,原来由传统主流媒体主导的舆论格局被打破,网络舆论以其讨论话题多元、互动交流便捷、自由平等对话、聚集民意快速、传播影响力大等特征,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语境。由此迅速放大了民众“口头舆论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形成了以碎片化和趋利性为主要特点的“民间舆论场”。理论上说,作为传播主体的新媒体用户,都有同等机会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考虑到个体之间的知识和能力差异,新媒体用户同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一样,绝大多数是“沉默的大多数”,话语权掌握在少数“意见领袖”手中。

两个舆论场在互动中存在碰撞和摩擦。在现实的舆论生态中,由于生成机制、解读理念和话语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由传统主流媒体营造的“官方舆论场”,与草根民意在新媒体平台自发形成的“民间舆论场”往往产生意见分歧,在舆情的发酵和蔓延过程中,甚至会形成对抗与割裂。特别是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诸多因素都有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热点爆发的动因。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舆论监督、政务公开三个领域最易造成两个舆论场的脱节,增强两个舆论场共识度的任务十分紧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