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秋”文化要与时俱进

传承“中秋”文化要与时俱进

摘要:现在,清明、中秋、端午等都有了法定的假期,足以体现社会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这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的个性需要,而且也是培养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的需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2006年,我国将中秋节等七大传统节日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中秋节本质上是文化节。面对中秋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的现状,笔者认为,应重视中秋文化的传承,同时为“中秋”的节日内涵增加现代气息。

中秋节的文化底蕴需要富有创意的宣传和推广,突出节日自身所包含的“团圆、丰收”等含义,讲究节日习俗的融合与创新。比如江南有“走月亮”习俗,即中秋佳节边赏月边游玩,寓意驱除疾病、追随吉祥,现在不妨加入游园灯会的元素,既浪漫又现代。

很多人说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越来越淡,这与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越来越简洁有关。现在,清明、中秋、端午等都有了法定的假期,足以体现社会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这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的个性需要,而且也是培养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的需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笔者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传承中秋文化中发挥作用。因为,对传统的回归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相关政府部门要加以引导,让民间重拾赏月、耍龙灯等传统习俗,鼓励人们参与其中,筑牢传统节日的群众基础。中秋节的文化传统和过节习俗,并非一日形成,也并非全国统一,而是有继承有发展。因此,既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规,或许这才是现代人面对传统和传统节日应有的态度。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