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决不能丢,也决不能被异化

爱国主义决不能丢,也决不能被异化

摘要:,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毫无疑义地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成为爱国主义的当代主题。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实现主题的转换,基本上都把力量放在了革命历史的教育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教育则相对缺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爱国主义这面旗帜。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爱国主义也具有特定的主题和内容,我们必须适应发展着的时代要求和爱国主义的主题转换,正确地而不是错误地、理性地而不是盲目地弘扬和实践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丧失主权,民族陷入苦难,领土惨遭掠夺,人民遭受涂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奋起抗争,抵抗侵略,捍卫主权,维护独立,谋求解放,救亡图存成为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主题内容。“五四运动”把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推向了一次高峰,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征程。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演绎了一部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繁荣发展的历史大剧。首先,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打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内反动力量的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告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解决了救亡图存的历史性课题。其次,经过长时间的艰辛努力,我国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再次,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成功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仅站立起来,而且不断走向富强。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所处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承担的责任也将更加重大,我国对国际形象、民族精神的树立和完善也不断走向成熟,爱国主义的内容也在发生着新的重大变化。在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爱国主义就是要更好地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更加关心和捍卫祖国的前途命运、发展战略和核心利益,更加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境界,全身心地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以更加宽阔的胸怀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行为层面上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其中,爱国是第一位的要求,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这是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弘扬爱国主义能够把中华民族坚强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毫无疑问,爱国主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精神,应该得到激发而不能限制和约束。在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当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国土,鱼肉我国民,分裂我中国,但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却以“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限制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行动,遭到了人民群众和广大爱国力量的强烈反抗。在当前,一些国外势力试图挑战中国的主权,不断在我国周边挑起事端,给我国发展制造麻烦,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地站在国家政府的立场上反对这些挑战,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一些人、一些媒体却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和旗号,对人民的爱国主义行动和热情指手划脚甚至冷嘲热讽,而对国外势力的挑战却不敢做声甚至为之辩护,这当然要遭到人民和政府的反对。

正是因为爱国主义在国家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拓宽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不忘历史,珍惜现在,发展未来,自觉地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重点方向等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缺陷,导致了爱国主义实践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甚至造成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误读和异化。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较多地关注受过的伤害,而忽视了对历史本身的反映

爱国主义教育过多地突出了历史上某些国家给我们造成的伤害,而较少地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分析造成这些伤害的深层次原因,忽略了我们反抗这些侵略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尤其是忽略了反抗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由此,简单地把爱国作为对某些国家的激愤和痛恨,只要是遇到与这些国家相关的事情和活动,甚至是带有这些国家标志的产品,我们都表示蔑视、反对、抵抗和拒绝。

比如,一些抗日“神剧”无限度地把日本鬼子刻画成为不堪一击的低能儿,把抗日战争中我们极端落后的武器演绎成为无所不能的制胜利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样的做法在发泄自己激愤和仇恨的同时,实际上也就虚无了抗日战争的真实历史,把极其艰苦的抗日战争戏剧化为一场无聊的游戏,根本起不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实际上是对爱国主义的误解与污蔑。

再比如,近年来日本严重挑战我国主权,在东海和南海不断给我们制造麻烦,我国政府和军队在捍卫主权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外交斗争的主动权。但是,一些民众没有理性地配合党和国家的正确决策,把历史上的仇恨和激愤发泄到现实中来,盲目冲动地采用激烈的方式抵制日货,甚至打砸本国机构和公民的财产,爱国主义精神被转换成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