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制度力量激发政府网站亲和力

让制度力量激发政府网站亲和力

驾照约考、护照办理,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登记申请;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很多人第一时间关注发生地的官方微博;有问题要反映,有意见要提出,很多地方都开通了网上信箱、互动平台……如今,政府网站越做越漂亮、栏目设置越来越多,但社会公众评判的并非政府网站的“颜值”,而是其内容与服务。(8月24日《人民日报》)

针对出现的“僵尸”“沉睡”网站“睡不醒”问题,国务院从今年起对全国政府网站进行常态化抽查通报,每3个月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查1次,重点检查网站可用性、内容更新、互动回应和服务实用等情况。近日,最新的政府网站抽查成绩单亮相。2016年第二次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显示,大部分政府网站逐渐告别“僵尸”“睡眠”等问题,总体抽查合格率达85%,高于第一季度的81.5%。其中,今年以来共关停6718家政府网站,县级以下占93%。

不难看出,政府网站不亲民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基层政府网站成为“重灾区”。众所周知,政府与时俱进,开通官方网站,一方面,能及时发布政府信息,并提供在线交流,让普通老百姓不用去各个政府单位,就能在线获得相关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方便公开政务信息,有利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可以说,政府官方网站,既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便民服务和监督执行的窗口。与此同时,政府网站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开设政府网站,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应付上级检查,或者是抱着“你有我也要有”的心态,就很难有长期经营的动力,那么出现网页上有“领导信箱”,却点不开链接、办事指南看起来内容翔实,实际操作时却找不到北等各种问题就会不足为奇,如此一来,往往会让噪音杂音走到真相的前面,还会对政府权威性和公信力造成严重损伤。

政府网站的重要性官员们并非不知,甚至有人自以为熟稔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法则”,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引发舆论海啸,为了避免“言多必失”,所以就心安理得地选择“沉默是金”,有的干脆“一关了之”。殊不知,正是因为关键时刻的沉默与失语,才导致小道消息填补权威信息的空白,致使猜忌怀疑取代了理解信任。或许造成政府网站不亲民、不贴心,地方政府有许多客观理由可以解释,比如,网站建设缺乏财政资金支持,人力物力都跟不上;基层政府部门信息资源较少,不足以支撑一个网站的内容更新维护等等。然而,这些说辞并不能达到让官员逃避责任追究的效果,反而进一步暴露了部分官员“官念”不正,存在“惰政思维”的问题,正是对政府网站重视不够,对群众“嗷嗷待哺”的问题搪塞群众、敷衍塞责,才最终导致把“服务窗”硬生生变成了“装饰品”。

因此,让政府网站更亲民的关键是纠正官员的错误思想观念,在这里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借助制度的力量。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体制内外的监督考核考评体系。将网站建设管理作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探索政府网站的自我评价、上级评价、公众评价、第三方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尤其对于和百姓打交道比较多的职能部门,应该尽可能提高“群众评议”在部门和个人考核机制中的权重,以此来倒逼公务人员树立服务理念,提升政府网站的整体质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真正把政府网站办成便民窗口。

另一方面还需要探索政府网站管理的质量标准体系,把政府网站服务标准作为公共服务标准化的一部分。就网站运营情况,包括技术条件、人员配备、政务信息公开、舆情回应等内容的主体、标准、效果等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并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对政府网站运营情况进行打分,对质量不合格的网站及时进行关停整顿,对群众反映良好的网站进行宣传推广和表扬。同时针对当前“互联网+政务”尚不发达,可以打破“一个衙门一个网站”的局面,大力推进网站集约化建设,即将区县级以下政府网站作为子站、栏目等逐步整合到地市级政府网站,集中力量打造、经营和推广这一个共有网站,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门户”,群众登录进去,诸事皆能解决。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的互联网公共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这门“必修课”政府必须要认真修好,要在制度建设的保障下,切实扭转错误的思想观念,把为民服务的窗口打造好、维护好,激发政府网站的亲和力、亲民力,让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