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确的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发展战略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成效乃至成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深刻说明了这一点,也成为我们党战略意识、战略思维、战略判断、战略能力不断提高的宝贵经验。这一经验包括“独立自主”、“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三个相辅相成的基本点,本身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自觉和理论思维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确保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能够制定并实施正确发展战略的一大“法宝”。“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我们党不迷信“苏联经验”,也不迷信“西方模式”;不要“本本主义”,也不要“经验主义”,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从而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战略,不断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任务。“扎根中国大地”是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的具体体现,也就是“问题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制定战略的根本思想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战略实施的根本工作路线。这两大相辅相成的“根本路线”,加之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比如民主集中制、调查研究方法等,都成为我们群策群力制定正确战略,齐心协力实施正确战略,与时俱进发展正确战略的根本保障。“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战略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问题,也是确保我们党90多年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秘诀”所在。其首要的一点,还是在于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为指导,但又不教条主义照搬马克思主义。同时,始终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古今中外法”,对古今中外的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不持封闭排斥之心,而只有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之意。凡此种种,都是确保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开放继承发展的基本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基础上,我们党才能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制定并实施一个又一个正确战略,从而“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地带领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战略是管方向、管全局、管长远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发展要求,适时提出相应发展战略,在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靠“战略引领”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带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新发展理念,形成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思想,精准扶贫的思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的思想,“一带一路”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思想,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等等。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深化拓展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蕴含着对当代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对中国发展战略的深邃思考,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进入了一个新境界,成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遵循、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必将引领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