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几份报纸定乾坤(3)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几份报纸定乾坤(3)

C一则新闻,落脚地由此选定

报纸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权威渠道。都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殊不知,81年前的一则新闻其实改变了历史。

诚然,红军长征中的饥饿是致命的因素。但比饥饿更致命的是——红军长征究竟要向哪里去?

长征从瑞金于都出发,最初的目的地是去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后改成了川黔边;遵义会议后基本确定为去川西和川西北。在1935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又决定向北建立川陕甘根据地。1935年9月12日俄界会议决定继续北上,“以游击战争打通国际联系,在靠近苏联边界的地区创造根据地,以便获得援助,而后向东发展。”

这说明长征的目的地既十分明确又十分不明确。为什么这样说?原因何在?一是因为形势危急,二也说明共产党的伟大。本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开始的长征,其意义先是解决生存问题。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把自己的生存与民族的生存联系在了一起。

“9月20日,党中央到达哈铺后,从国民党的报纸上获得了刘志丹、徐海东领导的陕甘红军还存在的消息。这一发现,使中央领导放弃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计划,决定率领红军向陕甘根据地迸发。”冲副仙给游客讲解时,关于如何得到这个信息,共有三个版本:一说是红一军团连长梁兴初奉命找“精神食粮”,从哈达铺邮政所获得。一说是耿飚从房东处得到,于是快马加鞭地给毛泽东送了过去。一说是毛泽东在蹲茅房时一般都习惯看报纸,结果就这样看到了。

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里展示的“一九三五年八、九月国民党《大公报》复印件”中,《关中匪情》、《陕北军事形势转变》等标题清晰可见。不管怎么说,正是这些“陕北还有刘志丹红军”的信息把毛泽东的目光和红军长征目的地从“到中苏边界去”转到了陕甘根据地。

由此,一首《到陕北去》的歌曲响彻陇原大地。正所谓:“一张报纸定乾坤,一个故事说到今;一段历史人人颂,陕甘有根据地存。实感念报纸新闻,哪里去有了追寻,两万五长途跋涉,落脚地由此选定。”

D

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宣布到陕北去

22日上午,在毛泽东住地“义和昌”药店后院的平房里,中央领导商议决定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发。当日下午,在哈达铺关帝庙内召开了团以上的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形势和整编问题的报告。宣布了陕甘支队的建制,即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直属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今年69岁的付寿考专职看守关帝庙已经16年。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遗址,没有游客时,他得把大门锁上,有游客了,再把门打开。16年重复着开门、关门的动作,他说每次走进关帝庙,就好像能看到毛主席站在大殿的台阶上挥手讲话。16年来,他的工资从200元涨到了650元,远远比不上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但他说,哈达铺的生活简单,在这里看不到金融危机,够花就行。

宕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福全表示,哈达铺的红色遗迹保存相当完好,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调研基础上,县上制定了文物保护规划,依托哈达铺被列为甘肃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的有利机遇,对红色遗迹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近年来,当地对红军一条街229户进行进一步改造和保护,打造形成了具有明清风格的古街;对5处文物展览进行提升,增加了“长征中的女红军”“长征中的外国人和外国人眼中的长征”“报刊媒体上的长征”“长征亲历者诗词展”等主题陈列;对旧址进行原状复原,增加了邮政代办所和“一把铜勺”“一步妙棋”“一场喜雨”等场景复原。临近红军街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