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3)

高长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是凭空、偶然产生的,而是由我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包括历史文化实际实现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因此,我们理应对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治国理政的经验借鉴和智慧启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努力挖掘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文化资源呢?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列举了很多,相比而言,他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讲得最为集中。他一口气列了17条思想: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等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它既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也承继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习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没有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思想精华,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险阻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支撑。

(高长武,作者单位:中央文献研究室)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