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丨“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克服世界市场失灵

热文丨“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克服世界市场失灵

核心提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了市场失灵理论,认为不仅在一个国家内部市场机制自发配置资源存在市场失灵,而且在世界市场上同样存在市场失灵,仅靠世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许多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我国深化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我国和沿线各国人民,需要深化对“一带一路”建设现实意义的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世界意义,是有助于克服世界市场失灵。

世界市场失灵的存在制约世界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早就指出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矛盾。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导致垄断,垄断会破坏市场机制的功能,降低效率;私人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不愿意投资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使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资本家无节制地追求利润,疯狂掠夺资源、破坏环境。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还必然导致贫富分化,无法实现社会公平,使社会福利总水平下降,激化社会矛盾。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加剧,必然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国民经济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无法实现持续稳定发展。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思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缺陷,承认存在“市场失灵”,即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存在效率、公平、稳定等方面的缺陷,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无法弥补这一缺陷。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了市场失灵理论,认为不仅在一个国家内部市场机制自发配置资源存在市场失灵,而且在世界市场上同样存在市场失灵,仅靠世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许多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自发作用的矛盾始终存在,主要表现如下:

世界市场机制不健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但是,各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劳工标准、外汇转移和资本流动等领域差别性的、错综复杂的制度和政策,阻碍了世界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各国文化存在差异性,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如果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同样会妨碍世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制约国际经济合作,降低世界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跨国公司垄断世界市场。在世界市场上,金融寡头和跨国公司具有技术、资本规模上的优势,掌握着国际定价权,世界市场价格并不能灵敏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金融寡头和跨国公司的存在成为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其自身也存在着高昂的退出成本,企业并不能自由进出国际市场。因此,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金融寡头和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阻碍着世界经济技术进步,影响全球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全球福利水平。

世界市场公共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跨国公司主导着经济全球化,却不能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消费不具有排他性,收费困难,提供公共产品无法获得正常收益,不符合跨国公司在全球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发达国家在努力帮助本国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着力点不在于为其他国家提供公共产品。如果东道国自身经济实力弱、本国不能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那么,公共产品供给就无法满足需求,就会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

出现越来越多的外部性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如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无论环境、资源问题,还是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问题,都具有外部性,即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支付高昂成本,但受益者却是所有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少数企业从污染和破坏环境中获利,其恶果却由全人类承受;掠夺性地开发资源可以获得高额收益,却威胁着资源可持续利用。靠市场机制自发配置资源,无法解决这些外部性问题。

世界市场无法自发实现公平和稳定发展。发达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占有主导地位。虽然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在某种程度上照顾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求,但其主旨仍然是维护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不平等的竞争,结果造成南北差距巨大甚至两极分化,难以实现世界公平。此外,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及其金融寡头控制着全球金融市场,向世界输出“有毒”的金融产品,其国内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很快衍生为世界性的危机,加剧了全球经济波动,冲击着世界经济的稳定性,各国无法独善其身,难以持续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