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阻击增援之敌
雨中的夜行军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娄山关,这座遵义北面的雄关天堑,历来有“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的说法,地势险要,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
遵义市桐梓县城距离娄山关仅15公里左右,王道金老人经常来娄山关,因为这里是他战斗过的地方。虽然硝烟已散,烈士血迹已干,但战友们的英魂长眠在此,“他们在这,我有个念想。”王道金告诉记者。
长征开始时,王道金已经担任红三军团四师十一团一营一连一排的排长了。1935年2月25日,娄山关战斗正式打响。红十一团负责迂回30多里到板桥打击从遵义赶来增援的黔军,并阻断娄山关敌人的退路。
夜里7时,全团官兵开始沿着一条羊肠小道经杨柳湾向板桥方向前进。2月的黔北山区,寒风刮过脸颊,刺骨般的疼。夜晚,天上又下起了雨。红军战士们都只穿着两件单衣,脚上一双布袜子和一双草鞋,有的甚至连布袜子都没有,只穿一双草鞋。为了防止敌人发现,战士们只能摸黑行军,不能打火把,下过雨的道路泥泞湿滑,不时有战士摔倒,这一倒,路边的荆棘就会划破手和脸。“当时哪会注意到疼,接一捧雨水抹一抹伤口,继续夜行军,大伙儿的速度一点都没减慢。”就这样,王道金和他的战友们在天亮前赶到了指定位置隐蔽,围歼了逃窜至此的敌人。
翻越夹金山大雪山
一根木棍和辣椒
当记者问长征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是什么时,王道金低头沉思了片刻,“过夹金山!那时候真的是到了人体的极限,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人就被大自然斗垮了。”
王道金所说的夹金山大雪山位于懋功以南,主峰海拔4260米,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当地老百姓称这座雪山叫神山,因为除了神仙,连飞鸟都过不去,更别说人了。“但毛主席说,‘神山不可怕,我们就是要和神仙比一比,看我们翻不翻得过去。’我们红军就是要创造个奇迹!”王道金一边说着,手中的拐杖敲击着地面,一如当年的热血青年们掷地有声的宣言。
当时王道金翻雪山的全部装备就是身上的两身单衣、脚上的两双布袜子、一双草鞋,用来借力爬山的木棍,还有宝贵的几个辣椒。“我们三军团是最后翻越雪山的。翻山前,向导告诉我们,早晚都不能过山,这时候雪大风大,寒气逼人。”当王道金带着一排来到山下时,有的战士嘴马上就冻紫了。用木棍杵杵冻得硬邦邦的地面,就听到“咯咯”的声音。
王道金走在一排的最前头,叫后面的战士一个跟着一个。随着山势越来越陡,空气也逐渐稀薄,王道金开始剧烈地喘息,雪面上反射的太阳光让他几乎睁不开眼睛。接着,狂风骤起,山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我们都穿着单衣,脸像被刀子在割,身子、脚都僵硬了。四周不是雪岩就是雪壁,白白一片,多看一下眼睛就刺痛。”有的战士摇摇晃晃地倒下,实在爬不动了,王道金就赶紧大叫:“不要坐下,坐下就起不来了!”他扶起战友,“不能掉队,我们要一起翻过这座山!”带的几个辣椒吃完了,寒冷不容分说地侵入体内的每个角落,“浑身哆嗦,牙齿不听使唤,老是打颤。”老人边说边比划,翻越夹金山大雪山的艰难让倾听讲述的我们都非常揪心。
告诉孩子们过去的故事
讲述长征,也是重返
走过长征的王道金,又投入到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事业中。1949年10月1日,王道金那一天想忍住不哭,但还是泣不成声:“从参加红军那天起,打了19年的仗,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那些牺牲的战友应该都在天上微笑着看我们吧。”
即使现在需要长期住在医院病房,王道金依旧坚持到遵义市中小学举办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中举办讲座,和孩子们面对面地交流,“讲述长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多么不容易。对我来说,这样的讲述也是重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