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文选》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2)

《胡锦涛文选》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9月19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应对严峻挑战、完成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要结合新的实际运用党执政的成功经验,不断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不断加强执政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紧紧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问题,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努力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启动对台特别立法,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2004年12月14日、2005年3月3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关于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两次讲话的节录,分别节自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对台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这一首要任务来展开。启动对台特别立法,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决策和战略性部署。

《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2004年12月24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全面分析时代发展要求和我国安全形势变化,全面阐述了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2005年1月14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文中回顾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实践,得出四点重要启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2月19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文中对于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本领、管理社会事务本领、协调利益关系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本领、开展群众工作本领、维护社会稳定本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落到实处。

《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2005年5月27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指导原则、主要任务和要着重抓好的几项主要工作。强调: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05年9月15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指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讲话就此发表四点意见: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2005年9月29日)这是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共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中就充分认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高度重视制定和落实城镇建设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面对着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解决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环境脆弱、地区差异大等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需要抓紧解决的重大问题》(2005年10月11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前提。讲话从十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必须抓紧解决关系发展全局的十个重大问题作了全面阐述。

《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年1月9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2月14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全面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把握的问题。指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006年3月3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积极加强法制建设,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我国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4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提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2006年4月21日)这是胡锦涛同志访问美国期间在耶鲁大学发表的演讲。文中指出: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美因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而存在着差异,这有利于我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美加强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2006年6月27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展趋势,确立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努力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军事训练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要根据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实际进程和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创造性开展军事训练,着力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扎扎实实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加快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关于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2006年7月10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些重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保持和促进这五个方面重大关系和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事关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