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德国科研创新的保障机制(2)

孙新:德国科研创新的保障机制(2)

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而良好的用人激励机制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建立动态的科研机构用人机制是德国工业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围绕大学科研人员是实施这一机制的核心。

最初德国大学实行的是教授终身制,但这种制度限制了青年科研人员的发展空间。按照德国法律规定,大学教授的身份为公务员,享受政府规定的C级工资待遇,每两年自动上调,同时还可以享受特殊津贴。博士毕业后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获得教授资格极为困难,他们必须用7—8年时间才能完成教授资格考试,然后进行教授资格职位的竞聘,在德国高校首次获得教授席位的年轻人一般年龄为42岁左右,但在获得教授席位前,他们的科研和教学都由教授安排。显然,无论从晋升教授程序上还是从事科研的方式上都大大制约了年轻科技人员的科研热情。与此同时,大学教授的聘用方式也制约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因为作为教授如果流向企业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其薪水和养老金等待遇。鉴于此,德国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改革激励计划,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从事科研的动力,提高了高校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实施“青年教授席位”计划。该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授终身制对青年人才成长的阻碍,采取了一套更加有利于青年人竞聘的方式。“青年教授”拥有相对较多的科研、教学和带博士生等方面的权利,同时还掌握一定的科研经费。“青年教授”可以应聘“终身教授”,但需要在外校毕业,否则就要到外校应聘。与此同时,还规定以工作经历替代教授资格考试,这就大大激发了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科研机构人才国际化战略。人才队伍的高度国际化是德国国家公共科研机构的基本特征。德国通过人才机制吸引了各国人才,以留住在德国留学的外国高端人才为主要目的。同时,德国科研机构高度国际化的另一表现就是以大力实施国家间的科研合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德国的科研机构与国外的大学、企业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展示出了德国科研机构的实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