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副县长割麦子》谈干部“下基层”

从《副县长割麦子》谈干部“下基层”

最近网上有篇文章叫《副县长割麦子》,讲的是“新晋副县长看到公路两旁金浪翻滚的麦田后,突然来了兴致,叮嘱随行人员找几把镰刀帮农民收麦子。一番劳作后正要离开,被老农制止,称麦子放倒后联合收割机无法作业,村里脱粒机已经淘汰也无法手工脱粒,要求副县长赔偿损失。老农不依不饶,最后只得赔钱方才脱身。傍晚,老农在电视上看到新闻,说副县长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帮农民收割麦子,农民感动得拦着不让走,非要管饭不可。”寥寥百余字,把当前部分干部下基层“走形式”问题,刻画的“入骨三分”,值得党员干部反思。

994

下基层,也叫走基层,是时下党员干部了解社情民意、指导服务基层、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工作方式。然而,有些干部工作存在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到基层调研缺乏必要准备,下基层全凭“一时兴起”,在不了解当地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实践,把到基层“帮忙”变成了给基层“添乱”。更有甚者,极少数干部趁机“作秀”,甚至不惜捏造“假新闻”营造“亲民”形象,如此下基层非但没有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人为制造出一堆“新问题”,令群众反感的同时,也损害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降低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必须及时予以纠正。

人民群众最实在,也最讲实惠。平时说的再好,如果下基层“不实在”,回应群众诉求“不及时”,也只是“开空头支票”,不是真好;要让人民群众从心里为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叫好,拍手称赞,那才是真正的好。个人认为,党员干部下基层必须带着“真心”带着“感情”,切实把下基层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份必须完成的“事业”来干好干实。

要明确目的,带着“真心”下基层。党员干部每一次下基层都得事先搞清楚“为什么去,去干什么”,只有明确“目标”,才能直奔“主题”,工作才不会“跑偏”。下基层关键还要带着一颗“真心”,既要自己吃透政策,也要真心向群众求教,真心聆听他们对相关问题意见建议,真心依靠群众智慧,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里去,惟有如此,才能与群众一道解决好、解决实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要铺下身子,带着“感情”下基层。下基层不能像“水缸里的葫芦瓢沉不下去”,更不能“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而得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当好群众的勤务兵和服务员,深入千家万户走遍田间地头,陪群众坐炕头、蹲田头,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谈心,群众才愿意讲真话,与党员干部说掏心窝子话。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确定今后工作的方向,有针对性的完善工作措施,增强服务效果,从而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要转变作风,带着“事业”下基层。党员干部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在实践中转作风、接地气,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坚持把下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在破解基层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学知识、磨意志、长本领,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号召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党员干部只有把每一次下基层当作倾听民意的“交心之旅”,当作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当作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事业之旅”,才能通过下基层走进群众的内心,才能通过解难题促发展让群众看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最终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才是党员干部下基层的应有之意。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