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其中规定要严格精简会议。为会议“瘦身”,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转变作风、强化担当、久久为功。
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上级有会就照着开,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看起来站位很高,实则是形式主义在作祟;有的干部甚至认为“只要召开会议就代表重视”“会议讲什么不要紧,到会捧场才重要”。会风折射党风政风,影响社风民风。召开会议,不能只有“会”的形式,没有“议”的内容,要从思想上转变“开会就是落实”的扭曲观念,通过控制会议规模和范围,减少无效陪会,做到“能少则少,能并则并、能短则短”,实现多会合一、一会多开。干部干事创业,开会是手段而非目的,并且只是把工作做好做精的方式之一。要转变作风,少在“会场”,多奔“现场”,少在会场里照本宣科“读稿子”,多在实干中“有板有眼”“撸袖子”。
为会议“瘦身”,既要干部转变作风,也需组织担当。倘若“只会开会、光喊口号”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真抓实干、踏实做事”的干部反而受到冷落,不仅寒了干部的心,甚至会影响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公信力。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不唯“开会频次多”论英雄,不以“会场口号响”定高低,要凭实干论英雄、看实绩用干部,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助力会议精简。只有让“文山会海”“瘦下来”,干部的时间和精力充足了,基层治理效能才能“强起来”,才能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利长远。为会议“瘦身”,为基层减负,不是听几句表态、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需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才能行稳致远。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掌握着会议的决定权和话语权。要将基层减负、会议“瘦身”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明确领导干部的具体职责。制度机制的出台是前提,更关键的在于能否严格落实。如果只制定不落实,就会成为“纸老虎”。要强化督导检查,对违反减负制度机制的行为严肃处理,倒逼领导干部戒除“会瘾”,带头讲“短话”“精话”“准话”,切实解决“沙滩流水不到头”,让干部腾出手、放开脚,更好提升基层服务质量与治理效能。
(十渡镇 孙永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