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兵如子刘伯承 做手术拒用麻药(2)

爱兵如子刘伯承 做手术拒用麻药(2)

摘要:解放初期,苏联编写《大百科全书》,其中有“刘伯承”的一个条目,开头是这样写的:“刘伯承,四川开县(今重庆开县)人,革命军事家……”当有关部门拿着初稿去征询刘伯承意见时,他拿起笔,毫不犹豫地把“革命军事家”改成了“革命军人”。

“群众都还没有吃饱肚皮”

1947年,刘伯承和夫人汪荣华合影

1942年12月,刘伯承迎来了50岁的生日。此时,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空前残酷。

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并指示,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为刘伯承举行万人庆祝大会活动,以表彰他的革命功绩,鼓舞敌后军民的斗志。

在这种情况下举办祝寿庆典,这在中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刘伯承隆重举行祝寿活动,也是从斗争形势和政治需要出发考虑的。当时,敌后抗日军民的斗争环境极为艰苦,国民党顽军在日军的诱降之下,加紧了投降活动,并紧密配合日军夹击八路军。刘伯承在抗日军民中威望甚高,为他祝寿,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力,鼓舞人民的抗日热情,坚定广大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刘伯承得知129师政治部要为他举办祝寿活动的消息后,内心十分不安,始终不愿意说出自己生日的具体时间。政治部的人员设法询问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而汪荣华深受刘伯承低调、谦逊作风的影响,也不肯说出刘伯承的生日。政治部只好自行决定,在12月16日为刘伯承庆祝生日。

与此同时,八路军129师《战场报》和太行山《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部各派1人,前往师部采访刘伯承。在师部等候两名记者已久的参谋说:“首长非常尊重政治工作,他早就在等候你们了,你们来晚了!”两名记者疾步向办公室走去,一进屋子就立正敬礼,然后抱歉地说:“师长,我们来迟了!”

刘伯承站起来,以长者的风度平静地说:“时间观念对于军人极端重要,有时胜败在于分秒之间。因此行动的时间一定要准确。好了,你们要向我采访什么呢?谈吧!”

两名记者迅速回答:“请首长谈一下自己简略的经历,我们想在您生日时公布您的年谱,让大家了解学习。”

刘伯承只知道组织上安排来人要对他进行采访,并不知晓采访的具体内容。当听到记者是奔着他的个人事迹而来,顿时有些懊恼,便不客气地挥着手说:“算了!算了!莫谈这些好不好?你们都晓得,粉碎九路围攻过后,有个记者来采访我,我对他说,你只能写战士,不准写我。要不,我不同你谈。即使你写出来,我也要把你的稿子撕掉!这也就是我今天要跟你们谈的‘略历’。你们要是没有别的事,就回去吧。”

兴致勃勃前来的两名记者,被刘师长这一瓢冷水泼得愣住了,但还是不甘心地进一步申明说:“师长,不是给您庆贺50岁寿辰嘛!这是我们的工作呀!”

刘伯承闻言后更坚定地拒绝说:“庆啥子寿嘛!我不晓得。你们无事找事,不要这样搞好不好?群众都还没有吃饱肚皮!走吧!走吧!”

两名记者无可奈何,只好去请129师政委邓小平来劝说。于是,邓小平领着两名记者亲自登门,开门见山地劝说:“师长,我看您还是要讲啊!这是党的决定,没得略历,咋个祝寿嘛。再说,这也是工作。”

看来此事无法躲避,刘伯承只好硬着头皮开始接受采访:“要说这也是工作,我是无条件服从党组织的决定的。我这人没得啥本事,是被旧社会逼上‘梁山’的。那时候,国际国内,弱肉强食,清王朝腐朽败落,民不聊生,使人不得不立志仗剑拯民于水火,于是富国强兵的念头,自然而然产生了。1912年,我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将校学堂,从此投笔从戎,距今整整30年了。我是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现在回想起来,在此以前,我在川军熊克武部队打了不少的仗,流了不少的血,其中除了讨袁、护国、护法、讨贼等战争外,大都是打‘烂仗’嘛!”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