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创造辉煌的动力(2)

赵铁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创造辉煌的动力(2)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具体问题,我们党开始认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追求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应该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促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进行着更为立意深邃、目标明确的思考,作出了一系列符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正确判断和新的理论贡献,再次提出党必须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毫不动摇地惩治一切腐败现象、营造全党清正廉洁和全社会和谐公正的新局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简要梳理这些年的理论创新,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开始是“中国梦”,接下来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经济发展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新理念、“六个坚持”等。此外,党中央还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战略;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新理念;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外交新战略;提出“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面从严治党及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一系列新举措。这些旨在继续推动理论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及国防外交等各方面。基于上述分析总结,我们大致可以捋出一条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经济发展速度、结构和动力实现三个转向为新常态,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为理念,以“六个坚持”为根本原则,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相统一为外交战略,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为政治保障等。这把以“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坚定信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从以上简要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不是关在屋子里设定一个必然正确的理论,而是边干边学习、边干边调整、边干边总结,也就是边干边进行基本经验的提升、边干边进行必要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未来,满怀信心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 “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这必将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从来不缺少世界眼光,既着眼于中国的实际,也着眼于世界发展的根本趋势,并主动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当然,我们也强调,向别人学习,绝不是简简单单地复制别人,而是要有中国人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体意识。我们进行理论创新,既不能教条主义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也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地搬用西方时髦语言和片面、偏执的政治概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7-0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赵铁锁,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