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李大光:太空安全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3)

(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1.北斗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

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战略实施,目前第一步和第二步已经实现。

第一步:建成试验系统,实现从无到有。2000年,我国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面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服务,解决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无问题。

第二步:星箭组批生产,启动组网发射。2004年,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首次开始批量研制生产卫星和运载火箭,密集组网发射,探索航天工业新的发展模式。2012年年底已形成区域覆盖能力,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运行服务,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性能指标稳中有升。

第三步:发挥系统特色,应用初见成效。由于具有导航、通信相结合的服务特色,试验系统经过几年发展,逐步被国内用户认可,在渔业、交通、电力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第三步,即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根据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计划于2020年前,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并具有中国特色。届时要完成约30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和组网任务。

2.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建设

2015年9月30日7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该星是我国第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20颗北斗导航卫星,工作轨道为地球倾斜同步轨道。星上首次搭载氢原子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星载氢原子钟、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此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此外,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

(三)探月工程计划

中国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中国航天活动,始终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按照自己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到现在已成为航天大国,航天活动也发展到了探月工程。这是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也是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

1.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

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嫦娥一号传回数据绘制全月图。

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三号、四号3次任务。嫦娥二号飞行突破6000万公里。嫦娥二号任务获得了7米分辨率月球三维影像,制作完成了优于1.5米分辨率的虹湾区域影像图,在澄海对峙区发现了月表剩磁所引起的微磁层的存在,进一步测量了月面化学元素,初步对铀、钾、钍、镁、铝、硅、钙等元素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全月球亮温温度分布和月壤特征,完成了四大科学目标。

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计划的时间为2020年前完成。

2.探月工程发展历程

2000年11月,中国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正式提出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2002年8月13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的2002年深空探测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将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2006年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探月工程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

2007年11月6日,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迈出深空探测第一步,抵达38万公里外的月球,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探月活动。在嫦娥一号成功实现既定目标之后,其备份嫦娥二号经改造已飞离地球6500万公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013年1月5日23时4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深空探测成功突破1000万公里,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能力得到新的跃升。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航天器飞行距离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

自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以来,月宫里嫦娥便不再寂寞。至此,她已有三个“姐妹”相继升空——嫦娥一号成功绕月,嫦娥二号成功探月,嫦娥三号成功落月。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携月球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虹湾区成功着陆。这是人类航天器第一次着陆该区域。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车拍摄的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月面高分辨率全彩照片,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也给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随着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查”的既定目标,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告一段落。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嫦娥三号目前已超期服役一年多,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也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

未来两年,嫦娥将再迎来两个新“姐妹”——嫦娥四号预计于2018年实现人类航天器第一次着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计划2017年前后实现“奔月落月—采样—返回地球”的过程。

3.“三深”探测战略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战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深空探测是指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的探测。21世纪深空探测的五个重点领域: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水星与金星的探测、巨行星及其卫星的探测、小行星与彗星的探测。2011年11月9日,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探测器跟随俄罗斯的火星探测器“福布斯”飞赴火星,开始了对火星的探测研究。

深空探测是未来国际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之一,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形成深空对地观测业务体系,在陆地资源调查及监管、地理要素观测、海域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国家对陆海资源、气候、灾害的掌控和预测预警能力。在深空对地观测战略上,重点是实施对地观测卫星重大工程,加强卫星遥感应用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到2020年,国土资源领域将发射21颗业务卫星、6颗科研卫星,实现卫星数据即时推送、处理和业务应用。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