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思维还那样盛行吗?

“重男轻女”思维还那样盛行吗?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很多家庭更想生儿子。但近年,一项研究却显示,生儿子的父母,在儿子长到17岁至30岁期间,幸福感明显比生女儿的父母要低。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已经不再“重男轻女”?

近几年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似乎表明,中国人已经越来越不“重男轻女”了。比如,在教育领域,到2015年,学前教育在幼儿园中女童比例为46.4%,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为46.5%,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为50.3%。全国小学学龄女童净入学率在2014年就达到了99.83%,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达到了99.88%。

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3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这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09年以来实现了连续第七次下降。

但是,与男孩相比,女孩的生存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其背后或多或少总是能看到“重男轻女”的影子,特别是在依然保留了诸多传统因素的农村地区。据媒体报道,在四川一个叫正义村的地方,因为嫉妒小叔子生儿子,而自家一直生女儿,12年间,嫂子张凤用毒鼠强将小叔子家的4个儿子相继毒杀,只为让其“断子绝孙”。

悲剧的发生虽令人震惊,却也有迹可循。在当今农村,母凭子贵仍然有市场,生下儿子意味着在家庭中有更高的地位,生女儿则被视为无能。有学者认为,传统伦理、法律、小农经济和土地所有制这四个因素塑造了中国传统的父权制宗族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女性在家族中基本上没有“人权、财权、事权”。

在城市,情况是否有所不同呢?事实上,大城市的很多家庭的确不像部分农村家庭一样把“重男轻女”写在脸上,而且因为日益水涨船高的房价等外部因素影响,生儿子给家庭带来的压力更大。所谓的“女儿是招商银行,儿子是建设银行”,“生儿子的父母幸福感明显比生女儿的父母要低”,大多是基于此类原因。

但是否城市人已经能将男孩与女孩完全同等看待?没有调查,不好下结论。但至少在心理认知与行为选择上,还是不一样的。比如,很多女孩不被期望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却被期望找个“好”女婿,她们从农村版的“招弟”变成了大城市的“招婿”;家长普遍认为养女孩更操心,男孩则相对省事;一胎是儿子的要二胎的少,是女儿的更倾向于再生一个。但这些现象究竟意味着城市人更“重男轻女”还是“重女轻男”,也不好一概而论。

唯一能确知的是,“重男轻女”思维虽已不再如过去那般盛行,却依然是个问题。我们在思考如何彻底终结“重男轻女”思维的同时,对与此相关联的诸多家庭与社会问题,同样不能忽视。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