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超:文化视野中的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

徐庆超:文化视野中的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

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的深层共性,是文化性。文化不仅是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在深层次的关联,并且使国家形象和公共外交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理念和精神境界的彼此贯通。

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的文化性

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的深层共性,是文化性。文化是密切二者关系的“黏合剂”,是深化认识这一关系的“钥匙”,是理解其根本逻辑的“向导”。

国家形象的文化性,可以从其文化要素、文化功能和权力属性这三个方向上去探求。

第一,从文化要素上讲,国家形象构成要素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等因素,而文化要素居于核心地位,在其他要素包括整体国家形象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文化基因”。第二,从文化功能上讲,与文化之于国家形象的本原性影响相应,国家形象对文化也会产生影响,即良好的国家形象会增强该国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进而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反之亦然。第三,从权力属性上讲,在国家形象构成要素中,经济和军事要素主要以硬实力为依托,表现出较强的刚性,而政治、文化、外交和社会等要素则主要以软实力为依托,表现出较高的柔性。国家形象是糅合、平衡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一种“巧实力”,其外在形态和呈现方式是柔性的。国家形象的建立与推广,是以文化、政治价值观、对外政策、国际规则和信息等软实力来源为载体进行的。

关于公共外交的文化性,需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公共外交有着特定的文化使命,而不是仅限于对文化交流作为手段的运用,否则,就难以把握公共外交的本质。从广义文化的角度说,公共外交以文化交流为表、以文明融合为里,文化使公共外交能够实现“表里如一”。第二,文化性是公共外交作为“新外交”区别于传统外交的最显著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它规定了公共外交的其他特性。公共外交意在激活蕴藏在民间的非政府力量的潜能,构成对传统外交的重要补充和完善,而不是挑战。第三,文化是公共外交的核心传播介质。以信息、知识和价值为层面的柔性传播,实质上就是一国包括过去和现在主流文化的对外扩散,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的早期形态和发展渊源。

道术并进的策略性

文化不仅是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在深层次的关联,且使国家形象和公共外交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理念和精神境界的彼此贯通,直达理论家们所追求的“心灵政治”。国家形象因其“巧实力”属性而用来代表“力”,公共外交更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塑造国家形象的“术”,西方的心灵政治在中国话语系统中则接近于“道”。

这里的“道”,一个是作“道德”解。国家形象和公共外交均以文化人、以德服人,这是二者共通的道义境界;另一个是作“规律”解。国家形象和公共外交的成功与否、成效大小最终取决于是否能坚持“道”,即是否能够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国家形象和公共外交区别于传统外交范式之处在于,二者是以不同范围的国际公众为对象所开展的对外活动,因此,对国家形象的好坏、公共外交的成败,做出判断的决定权主要地不是在国内公众手里,而是在国际公众那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