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别把自己搞成“网红”

作家,别把自己搞成“网红”

摘要:作为创作者适当地拉开与社会的距离,主动远离名利的诱惑,对于增强定力、追求艺术理想无疑是必要的。作家,还是不要把自己搞成“网红”。

7467577_1317263121

近日偶遇某畅销书作家签售,长长的人龙排出上百米,不少年轻读者手捧一摞书翘首等待签名。此情此景令人欣喜,但书店经理的一番话却令我顿生疑惑,他说接下来作家在其他城市还有好几场签售,要尽快签完赶飞机。如今作家签售已经成了新书出版后的“常规动作”,不但可以拉动销售,还可以扩大宣传、巩固粉丝。所以如果你关注作家的微博,不难发现许多当红作家几乎成了空中飞人。但作家不是“网红”,不是靠吸引眼球来谋生的,作家毕竟要靠作品安身立命,没有作品连续问世就变成了空头文学家,没有优秀作品连续问世就会蜕变成二流乃至末流“写手”。参与社会活动是成名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整天出席各种签售、宣传、会议、讲学,哪还有精力放在创作上?长此以往,恐怕只能拿出令人汗颜的庸作俗品了。

说到底,这就是缺乏定力。定力不够就会随波逐流,迷失方向。定力不够就会目光短浅,缺乏长远大计。对从事文艺创作的人而言,定力有时比才华更重要。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本来一边开酒吧一边搞创作,开酒吧赚的钱远远超过写作的收入,但他把写出气魄更宏大、内容更深刻的力作视为奋斗目标,毅然关掉酒吧,从市中心搬到偏僻乡间,屏蔽一切不必要的社交和宣传,每天5点起床写作,为了保证体力甚至练起了马拉松,30年不间断,作品源源不断,而更令人钦佩的是这些作品几乎都保持相当高的水准。

不久前去世的作家陈忠实为了创作《白鹿原》,把家从西安搬到白鹿原一座小小的农家院里。他与自己“约法三章”:不接受采访;不参加无关宏旨的应酬和社会活动;不理会对他过去作品的评价。从1987年动笔到1992年交稿,整整5年,陈忠实沉浸在创作中,心无旁骛。他曾对友人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如果50岁还写不出一部死后可当枕头的书,这辈子可算白活了!”《白鹿原》的成功生动地说明一个作家保持定力是何等重要。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