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影响习近平数十年……(3)

这些作品,影响习近平数十年……(3)

文艺与从政,“有一些通行的规律”

“文艺与从政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也有一些通行的规律。”习近平这样说。

文艺工作,习近平强调最多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反复讲,文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创作。这样的作品,习近平最为重视,也读了许多。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重点提了柳青的《创业史》。

1982年,作家王愿坚曾对习近平讲到柳青。说柳青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并定居陕西长安县的皇甫村,蹲点14年,《创业史》很多素材就是从14年的农村生活中得来的。

王愿坚对习近平说,柳青可以做到中央或者省的一个文件发下来,他会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如果你们对人民的心声能了解到这个程度,那对施政是不是很有帮助呢?习近平说,你说得太好了,我一定谨记这句话。

30多年后的2015年6月,习近平到贵州考察。来到遵义,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以人民“是哭还是笑”作为判断政策好不好的标准,这句话习近平一刻没忘。

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结识了作家贾大山,并结为挚友。贾大山最让习近平感动的地方就是他对人民的热爱。习近平说:“贾大山有的时候显得很‘天真’,如果听到一些他觉得亵渎真理的事情,他就坐不住、睡不着,就要问我为什么会这样。你给他解释清楚了,他就很高兴。”

习近平重视为人民的文艺,不仅常读,更从人民立场出发去创作。他曾以“哲欣”为笔名在《浙江日报》专栏上发表了232篇短论,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及时回答现实生活中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浅显易懂地讲道理,很受欢迎。群众说这是“用大白话,谈大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