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和:中国理论的鲜明品格和世界贡献(3)

苏长和:中国理论的鲜明品格和世界贡献(3)

注重互联互通

任何具有国际视野的治国理政理论,都既要解决本国面临的特殊问题,又要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回答。这就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在治国理政上的体现。中国理论自然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基本着眼点,同时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理念,积极为改革和完善世界政治、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体现了注重互联互通的鲜明特色。

中国理论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出发,强调人类是一个逐步走向互联互通的整体,良好国际秩序应建立在合作互通而不是割裂对抗的基础上。从国际关系史来看,一旦分权制衡的政治思想或对外推广国内制度的理念主导了国际秩序顶层设计,就会导致国际秩序走向对抗和分裂。这是西方国家与外部世界关系频繁出现由多极体系向对抗式的两极体系转换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今世界治理必须避免结盟对抗的冷战政治,这是各国共同的政治责任,也是中国大国外交理论的基本主张。过去不少国际秩序理论总是寄希望于通过制衡达到稳定,最终效果都不理想。这就需要人们超越制衡的政治理念,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立场出发,思考建构新的国际秩序。

在中国理论看来,合而治之既是国内秩序也是国际秩序的基本原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饱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政治理论所倡导的分而治之政策之苦。今天世界各地出现的动荡与动乱,仍然与分而治之的理念与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中国在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问题上,明确主张和倡导互联互通,强调在彼此之间建立对话伙伴关系,致力于促进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合作。这就是合作共赢的政治理念。按照制衡的政治理念,人们很难理解中国一直支持自己周边的东盟国家走向一体化,因为制衡政治理念的出发点就是防止自己身边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政治体。支持和鼓励其他国家和地区走合而治之的道路,是中国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

“一带一路”建设理论是中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促进世界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它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倡导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便利化和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它们彼此的联通涉及规划衔接、基础设施、政策、经贸、人文等多方面内容。对世界上更广泛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推动互联互通可以拓展合作共赢的广阔空间。当前,美国在大力支持和鼓吹其全球化理论,但其目的更多地是向外推广自己的价值、制度和道路。而中国从更加务实的角度、从互联互通入手推动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同时支持相关国家和地区实现互联互通。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识到,互联互通代表着国际合作的一个新趋势。可以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序推进,互联互通将日益成为新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合作理论的基本理念之一。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