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
试卷整体难度保持稳定
很多考生都很关心,考试大纲修订后,2017年高考命题的难度,对此,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进入必考范围的试题会控制好难度,确保第一年平稳落地。”
关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三的师生如何备考,该负责人也介绍,“为了保证新大纲更好地指导教学备考,教育部有关部门日前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机构相关人员和基础教育教研部门负责人开会,集中宣讲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部署考试大纲宣传和适应性测试等工作,指导各地及时合理调整有关学科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复习备考,保证考试内容改革平稳顺利实施。”
针对此番调整对中学教学带来怎样实质的影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温儒敏的一番话耐人寻味:以往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有“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模块,要求考生二选一。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因此,历年高考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个别省份甚至仅占一成,许多学校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甚至基本放弃这方面的学习。而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文学审美教育是语文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均作为必考,不但能对考生素质做更全面的考查,也将对一线教学中存在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
“另外,语文加大阅读速度和阅读量考核,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也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为何语文教学效果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拘泥于精讲、讲读和反复训练。直接的结果是学生对训练和考试更加熟悉,却未必培养起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读书太少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如果高考能适当增加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和比较好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温儒敏谈道。
当然,也有人担心,把以往选考的内容列为必考,会不会让一些老师和考生措手不及,有学者认为,“这次调整,能够考验出学校是否尊重教育规律,那些只是习惯于‘你考什么,我教什么’的学校,的确会感到不适应。但对于那些尊重教育规律,将选考内容同样认真对待的学校来说,适应起来并不难。”
(记者 赵婀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