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老漂族的“两不靠”亟待公共服务发力

破解老漂族的“两不靠”亟待公共服务发力

10月20日,新快报《亲情在左乡愁在右老漂族:为儿孙漂泊在广州》的报道出街后,“老漂族”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引起讨论。近日,记者走访了不少“老漂族”家庭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但现实是“老漂族”这一群体依然在不断壮大。而这一矛盾的背后,更多的是儿女们深深的无奈。(10月27日《新快报》)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对于年岁渐长的民众而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和左邻右舍无疑都是他们永远割不断的记忆。然而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那些本该在熟悉的故土安享晚年,却为了儿女挥别故土、来到异地他乡的星空下生活,“生活在别处”的老年群体被社会赋予了一个苦涩的称呼——“老漂族”。2011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1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漂族”,其中63%的人表示“老年漂”常见,29.9%的人说自己父母正在“老年漂”,14.1%的人会选择让父母“老年漂”。  

“老漂族”是人口流动的副产品。一组调查显示,“老漂族”主要有以下三类人:一是农村老人跟随子女进城;二是城市老人跟随子女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此外,还有一部分从不发达地方到发达地方的老年务工者。无论他们是来帮子女带孙子孙女,还是帮儿女看店帮忙,还是外来务工,他们往往因为户籍的限制无法享受居住城市的养老福利、医保,同时又因为距离遥远,无法享受原居住地的保障服务,成了“两不靠”的尴尬人。故乡在左,城市在右;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成了许多老漂一族现实的写照。  

城市和农村的两元化在这些“老漂族”身上得到了验证,他们离开了原本熟悉的生活环境,一时间是很难融入城市生活的情境之中的,疏离、孤独、寂寞之感会油然而生,然而这也只是他们难以笑容满面的一个原因。另一原因则是因为各地的信息壁垒还远远没有打通,老人们在养老金的领取、异地看病报销等方面还存在“千沟万壑”等。在这样因素的叠加下,心情的苦闷单调和生活的不便如何能让他们“开心颜”呢?  

老年人是需要自己的圈子的,只有在熟悉的朋友圈子里边才能找到角色参与存在感。“既来之、则安之”——对于回不去的故乡,希望“老漂族”千万不要沉湎于空洞无力的想象之中,而是要真正打开自己的心扉,进行自我心理的调节。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好,为儿女操持家务、照顾生意也罢;走出家庭,在老年人中心培养兴趣也好,融入另一个圈子也罢,这都是走出心灵空虚的必要所在。我们的社会公共服务在这方面必须要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社区应多提供一些“老漂族”喜爱的娱乐生活,积极搭建弈棋、打牌、看戏、老年健身等生活平台,让他们的内心得到慰藉。社区工作人员还要走入“老漂族”的生活,聆听他们心声,最大限度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等。  

最重要的是,城市要以最大善意接纳这个与日俱增的群体,给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生活保障。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养老金的领取、异地看病报销等真正方便快捷,只有如此,老漂族的“两不靠”问题才能真正化解,他们才能在城市的星空里具有真正的获得感。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取暖、回忆青春……”,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很多人将来可能会成为“老漂族”其中的一员,今天如何善待他们,不就是善待将来我们自己吗?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七中学)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