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从来:建立驱动创新的融资体系

范从来:建立驱动创新的融资体系

创新驱动能否实现取决于金融等制度的相应调整

“十三五”规划较“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将创新发展置于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于首位。创新发展即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创新能不能成为动力,不仅需要人们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更为迫切的是要思考怎样的制度环境才能够驱动创新,使创新行为成为现实。

笔者从金融角度来说明驱动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0.5%,与经济发达程度相当的广东、浙江、山东相比,存在一定的偏离,广东是15.9%、山东是13.9%。江苏比广东低了5.4个百分点,比其他三省的平均值14.33%低3.83个百分点。这种相对低的投资增长率是不是因为江苏区域资金紧张,即一般所说的融资难、融资贵?大家知道,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与贷款相比,该指标包括了信托、债券和股票融资,较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区域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支持。2015年江苏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11394亿元,比广东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少3049亿元,但高于浙江和山东,而浙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13.2%,山东是13.9%,均大大高于江苏。这说明,这两年江苏的融资规模是大的,资金问题并不是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相近省份发生偏离的原因。

那么,这种低的投资增长是不是因为江苏省区域缺少好的投资项目?应该也不是。2015年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省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5%、8.0%、8.0%、8.0%,江苏最高。经济增长率高表明江苏的经济活动仍是活跃的,应该不存在好的投资项目萎缩的问题。另一方面,2015年12月6日中科院《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发布,江苏第7次排第一,这至少说明江苏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强的,相应地,其创新行为应该是大量存在的。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说,江苏经济增长快、创新行为多、融资规模大、投资增长率反而低的现实,反映的是:创新不仅仅需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更需要与创新行为的投资风险和收益特征相匹配的融资制度安排。过去的要素驱动型经济也许货币政策一放松,资金就和其他生产要素组合形成了现实的投资。但面对创新行为,融资机制如果不适应,资金再多也不能转化为现实的投资。所以,创新驱动能否实现,取决于金融等制度的相应调整。

创新的风险收益特征对资金的投入有着特殊的要求

怎样的融资安排才能驱动创新?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认清创新行为的风险收益特征,对下述关系或特征形成正确的认识:

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的特征。科技创新是将科学技术应用于产品、工艺和其他商业用途,以改善人类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其复杂度高、难度大、可行性低、可采纳性差等特点,使得人们对创新活动的发展趋势与结果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因此,科技创新是一个充满技术风险、信息风险、市场风险、融资风险的过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