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冬松:论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2)

肖冬松:论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2)

马克思主义批判思维的突出标志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反思客观存在、揭示矛盾问题、提出思想思路、引领实践发展作为认识和思考的重点和主线。批判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新思维、变革思维。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哲学家们对自己学说的功能定位主要是认识和解释世界,而马克思恩格斯既强调认识和解释世界,更强调改造和变革世界,要求保持独立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与勇气,以质疑、反思、变革的态度和思维,即以批判思维对待现存一切。正因如此,马克思的许多著作都是以批判冠名的,如早期有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期有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晚期有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当然,马克思恩格斯也有许多著作没有冠以批判的名号,但其中都贯穿着丰富的批判内容。批判思维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格和以变革世界为己任的理论立场与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的突出标志是,始终坚持把认识对象作为自然历史过程加以思考和分析,并从中揭示其本质和规律。马克思强调,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非常推崇,在哲学界思想界集中批判黑格尔哲学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却公开承认是这位伟大哲学家的学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黑格尔哲学是以巨大的历史感为基础的。当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是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看待的。既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又看到了它的现实反动性;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分析社会发展时,也是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看待的,既看到了社会变革的必然性,提出了社会形态由低向高发展的“自然演进序列”,同时又看到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当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分析共产主义社会时,同样也是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看待的,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理论。还想强调一点的是,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历史观点和历史分析,所以他们在看待以往历史时,既以批判的又以充满敬意的审慎态度来对待,并尽可能多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这一点,正如后来许多思想家们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大道而产生的空泛的学说,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人类思想精华和历史智慧的百科全书。历史思维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特性和厚重底色。

马克思主义全球思维的突出标志是,始终坚持立足世界不同区域和国家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思考、分析和回答各种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世界市场、世界文学(即世界文化)和世界历史等重要思想。他们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从而开拓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建立和扩张,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活动,“世界文学”即世界文化开始形成,历史已逐渐成为“世界历史”。可见,马克思主义自从它创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从全球视野,即从世界各个区域、民族和国家的相互联系中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在此后的理论思考和思想创造中,马克思恩格斯也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坚持运用这种方法。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把英国、法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看作是一个体系,并由此提出了“共同胜利”的理论;马克思把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看成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综合体,提出了东方社会的革命是西方社会革命的火药桶的思想,提出了在西方社会影响下,东方社会可以打破自然发展进程,跨越“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全球思维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特性和宽广视野。

总之,人本思维、实践思维、批判思维、历史思维和全球思维,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的五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思考和认识问题的价值维度、实践维度、创新维度和时空维度。坚持、运用和发展这一思维方式,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是理论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