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动员全军和各方面力量,坚定信心、凝聚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改革强军一年间,重温习主席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对于改革强军征程至关重要。
(一)
文化自信,是对一种文化价值的充分体认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对军队而言,文化自信是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的精神支撑,是军队建设发展深入持久的内在动力和深层驱动。
一支有着高度文化自信的军队,必然是勇于自我超越、敢于自我革新的军队。回眸历史,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强大,都与改革创新休戚相关,而任何军队的成功改革,莫不始自于文化自信,发轫于思想解放,成功于创新引领。文化不自信,则很难有勇气率先提出改革构想;思想不能解放,则必然会犹豫不决、束手束脚;创新不能彰显,则会陷于跟着别人身后跑、瞄着别人学的境地,很难超越对手、先敌一着。今天,站在改革强军的潮头来看,用高度的文化自信固本开新、推进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支变革图强的军队,往往都要历经凤凰涅槃般的“阵痛”。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对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进行政治整训和严肃整治。从坚决查处郭伯雄、徐才厚案件,到依法严惩一些违法违纪的高级领导干部,两年的变化实实在在,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广大官兵深刻体会到习主席整治沉疴流弊的英明正确,更加坚定了开新图强朝前走的信心决心。
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正是基于对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提出改革强军战略,与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的变革精神相对接。健全组织、转隶交接、建章立制、理顺关系、整军备战……集中精力谋划备战打仗,求真务实解决遇到的问题,集成融合、信息制胜等新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创新文化、联合文化等新的元素不断涌入军营。广大官兵已经充分体会到:改革强军不仅是一次体制重塑、整体跃升,也是一次文化重塑。而重塑与强军目标相适应、与新的体制编制相适应、与新的作战样式相适应的文化形态,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在自信中实现自强和自新。
(二)
我军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一支有着高度文化自信的军队。
这种高度的文化自信,源自于其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毛泽东曾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新型人民军队才被注入了坚定的信仰和灵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红色政权、夺取长征胜利并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开启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新征程。
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历经风雨沧桑孕育而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四大文明”中唯一存留至今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化是人类精神高地上的参天大树,是人类智慧海洋里洁白的浪花,是人类思想天空中灿烂的星辰。辜鸿鸣曾经指出,放眼中西,中国人“体会到社会发展的无限的连续性的持久性”,并最终“感受到了族类的不朽”。即使是在风雨如晦的苦难年代,鲁迅也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得出结论:中国人的脊梁没有断,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没有死,中国人的自信没有丢。与此同时,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难以数计的战争,有着灿若星河的兵书典籍,不可胜数的才智将帅,所涵养的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亦是卷帙浩繁、光彩夺目、光耀后人。“孙子之前,孙子不遗;孙子之后,不遗孙子。”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高超玄妙的战略、灵活机动的战术、务实客观的指导,而且还有“师出有名”的道义观念、“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境界、“志坚谋胜”的武德思想、“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恤士爱兵”的带兵之道、“守纪如铁”的治军原则等,这些都是我们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强大军队的历史财富和丰厚滋养。而今,它已化作熏染风骨的集体精神记忆和鲜明文化性格,滋养着我军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优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