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压舱石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实现改革发展的根本前提。近4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前所未有,同时又保持了安定团结、和谐有序。这充分证明,只有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向前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现在,我国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同时也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如何在保持稳定中推进改革、实现发展尤为重要。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压舱石。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说:“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丢不得,一丢就是动乱局面,或者是不稳定状态。一旦不稳定甚至动乱,什么建设也搞不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和方案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针对社会上有人把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对立起来,甚至用依法治国来动摇和否定党的领导的模糊立场或错误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联系到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政局动荡、政权更迭而导致社会动乱、经济凋敝、老百姓生活陷入深重灾难的客观事实,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强调,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压舱石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全面深化改革,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中央行将开启的新一轮改革,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不同意见和声音,一些别有用心者趁机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予以回答:我们推进改革,关键问题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我们不断推进改革,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他强调,我们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最核心最关键的自然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